吉林财经大学金融学院暑期社会实践“乡村振兴促成团”特辑——调研报告(二十五)
--共青团吉林财经大学委员会
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 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贯彻落实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引导和帮助广大青年学生上好与现实相结合的“大思政课”,在社会课堂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坚定信念听党话、跟党走,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根据共青团中央、共青团吉林省委的文件精神,结合疫情防控常态化要求,我校扎实开展 2022 年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调研综述】
为充分了解乡村振兴战略及其近年来所展现的成果,8月7—10日,本调研小组借此次“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对陕西省新农村进行了调研。通过实地调查,问卷调查等多种方式,逐渐了解了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方法,过程以及其带来的影响。党的十九大以来,通过多年努力,该村在乡村振兴战略上取得了重大进展,在医疗,教育,社会治理,生态建设等多方面都有了显著的改善。
关于推进乡村振兴的调查报告
魏蕴泽,袁宗昌
摘要:正值建党一百周年,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引,为深入了解在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发展总体要求下,乡村发展的变化历程及治理现状,我队开展此次调研。本次调研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也存在一些难题,比如村里很多年前人外出工作,无法对其进行调研,同时一些上年纪的村民不识字,无法参加问卷调查。不过此次调研活动最终也顺利进行了下去,并得到了一定的研究成果。在调查中,村民们普遍反映乡村的设施,环境等都变得越来越好,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得到了显著地提高。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为该村带来了新的活力,使其呈现了一个崭新的面貌。但同时也存在着一些问题,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呈现如下。
关键词:乡村建设;发展变化;未来展望
一、调研方法
(一)实地调查
为更好的了解该村的发展现状,本调研小组在a村展开了实地调查,在多人的帮助下取得了较为不错的进展。在实地调研的过程中我们主要采取询问当地社区,实地考察采访知情人士等方式。
1.询问社区
本调研小组询问当地社区,社区工作人员告诉我们,近年来村里兴建了许多房屋,大量老式木屋都被拆除重建,村里的小学和医院也得到了扩建,原本的小学只是一个仅有着五百多名学生的简陋学校,但随着乡村的不断建设,该小学的地域面积得到了扩大,桌椅设施也由原来的木制变为塑料制,操场由原来的泥巴地变为如今的塑胶场地。同时该学校的师资力量,教学观念和水平都得到了稳步提高。当地的医院也得到较大改观,医疗设备和医务人员增多的同时,医疗水平也得到了显著的提高,许多人生病住院再也不用跑到市里的大医院,在本村的医院即可解决。
2.采访相关人员
村委书记告诉我们,近年来该村最大的改善是当地的路面状况,原来该村的路面是泥巴路,一下雨时就变得十分难走,也发生了不少危险。现如今经过整改,该村路面已实现全路段水泥路,人们的出行得到极大改善,运输货物的时间也大大缩短。除了路面的改善,村落的的其他地方也有很大变化。在之前,村里的菜市场只是人们摆在路边的地摊,现如今村子里也有了专门的菜市场。人们衣食住行改善的同时,幸福指数也得到了提高。
(二)问卷调查
在实地调查之后,本调研小组展开问卷调查,对村里居民的收入变化,对乡村振兴战略的理解等展开调查。居民的收入变化情况如图一:
由图一可知,当地居民收入水平得到了显著提高,分别有48%和34%的居民收入变化在 2000元和1000元以上,绝大部分居民的收入得到了提高。收入的提高在改善人们生活的同时也拉动了地方的消费和经济增长,进一步带动乡村振兴的发展建设。同时,在调查中我们发现,绝大多数的居民表示了解乡村振兴的战略并予以支持。众人的努力使得乡村振兴战略稳步实施,也使乡村得到史无前例的飞速发展。
二、现状问题
尽管通过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该村的发展状况得到极大地改善,但在调查中我们发现该村同时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一)乡村劳动力问题
1.乡村劳动力不足
通过调查发现,该村的人口老龄化问题较为严重,大部分家庭都是老人,青壮年大多在外工作,为了得到更高的工资和机会,很多乡村里的青少年劳动力选择背井离乡前往大城市打拼,留下一家老小在家中常住,这种现象在当今乡村十分普遍。也涌现了些许问题。
(1)土地撂荒
由于大量青少年劳动力的离开,再加上留在乡村里的多为老人,乡村里的土地无法得到有效的管理,大量土地被闲置遗弃,造成了土地撂荒的问题,伴随着大量土地撂荒,随之而来出现了粮食安全和人地矛盾等诸多问题,土地资源也就被浪费。粮价的飞速提高和人地矛盾的激化无疑使乡村振兴发展受阻,也使政府不得不采取相应措施来改善现状。
(2)乡村发展受阻
随着大量劳动力外流,乡村建设也会相应受阻,缺乏劳动力和技术也就无法使乡村得到快速发展,仅仅有政策却没有人实施的话,乡村振兴也就无法得到最大效益化。同时由于当今社会生育率的降低,无疑使得乡村劳动力不足的问题更加窘迫。劳动力的外流同样也带来了乡村人口老龄化问题,加剧了乡村的养老负担。
2.人才匮乏
目前,广大农村对人才缺乏吸引力,大学生及高层次人才不愿到农村创业,乡村干部队伍人均年龄偏老,知识水平不高,难以满足新时代乡村振兴发展的需要。乡土人才缺乏政策激励,作用发挥不到位,凝聚力不明显。对乡村发展造成很多不便。
(1)乡村居民观念滞后
由于人才外流,一些乡村的农民习惯沿用传统技术,导致生产效率低下,产品竞争力不足,农业生产与市场需求脱节,严重阻碍自身和乡村的发展进程。在此情况下,人才的缺乏使得人才致富的能力长期得不到提升,加剧了人才流失。
(2)影响乡村基层工作的有序开展
人才结构老龄化,年轻干部人手不足,“能人”因各种条件限制难以施展拳脚,将直接影响基层开展工作,乡村缺乏懂技术,懂市场,懂农业的实用型人才,尤其是关乎农业产业升级的农业科技、经营管理、法律服务、等方面的人才队伍相当不足,制约乡村产业发展、乡村治理能力提升和乡村文化繁荣。
(二)留守儿童和空巢老人现象
1.留守儿童问题
由于大量青壮年外出务工,农村中存在许多留守儿童,父母不在身边,这些儿童容易出现自卑的心理障碍,也容易出现消极情绪,内心失衡,人际交往障碍等多方面问题。由于缺乏与父母的沟通交流,留守儿童得不到足够的亲情,心理上有失衡的倾向。同时在缺少父母的言传身教的影响下,在思想认知及价值观念上得不到积极引导,导致认知水平出现偏差。对儿童身心发展造成影响的同时也阻碍着乡村的发展建设。
2.空巢老人问题
与留守儿童一样,乡村劳动力的流失也使乡村里出现大量空巢老人,空巢老人受生活环境影响,整体心理状况相对较差,对外界刺激更为敏感,同样会出现一些心理问题,主要表现为焦虑抑郁,睡眠障碍,身心疾病等等。随着空巢老人的增多,无疑会给乡村带来更大的负担,制约乡村的发展。
三、调研结果
(一)基础设施逐渐完善
经过调研发现,近年来,a村在生产生活多方面的基础设施建设上取得了重大成果,农田水利设施和现代化农业基地,农贸市场建成投产,村民逐渐实现农业产业化,提高农产品附加值的同时也开拓了增产增收的渠道;农村道路,电力等生活性设施也相应完善,改善了交通状况,缓解能源供需矛盾,促进农村经济长期稳定的发展;文化基础设施也得到发展,乡镇小学和文娱中心的规模不断扩大,相应设施也得到优化和完善。开始出现文化阅览室,体育运动场所等多种文娱设施和场地,极大满足了人们的精神需求。城乡一体化发展取得重大成就,建设工作也由入村入户逐渐变为户户通。在乡村振兴的过程中,该村逐步缩小了与城市的差距,促进了城乡经济循环。
(二)生态环境得到改善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乡村振兴的过程中,乡村的生态环境也得到了改善。经过整改,全村积极进行绿化活动,道路两侧和房屋前后栽种银杏等风景树和一些花草,为杜绝脏乱差的现象,该村添加了许多大型垃圾箱并每天派人集中处理。同时对当地河道进行整治,清淤河道,毛石护坡,解决河水在雨季容易泛滥的问题同时也提高了水质。由于长期禁止秸秆和生活垃圾的焚烧以及禁鞭政策,乡村的空气质量也有了很大改善。人们生活环境的提高,意味着乡村振兴战略在生态宜居这一方面取得了不错的成果。
(三)居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
伴随乡村振兴的发展完善,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肉眼可见的提高。砖瓦房的比例大幅增加,做饭取暖的材料也由之前的柴草或煤变为煤气,天然气,液化石油气等常见能源。饮水方面由水井取水变为使用经过净化处理的自来水或直接购买的饮用水。平均每百户拥有小汽车23.6辆,比十年前增长21.2辆。彩电等电子设备基本实现每户全覆盖。电脑,智能手机,也逐渐出现在每家每户的房屋里。总收入和人均收入的提高使居民们获得了更多消费的机会,进一步改善了自己生活的同时也促进了乡村经济发展,实现互利互惠的一种状态。
四、政策建议
(一)积极引进人才
新时代的农村建设,需要培养本地的致富带头人。围绕农业和农村的现代化发展需要,在呼唤优秀青年农民返乡创业、支持家乡建设的基础上,立足当地真正做到注重从毕业生、退伍军人、生产经营能人、返乡创业青年当中挖掘培养致富带头人。通过机制保障努力建设一支带头致富、带领致富能力强的致富带头人队伍,使他们早日成为有能力积极建设新时代农村的中坚力量。同时要创新乡村人才培养机制,加强农村人才队伍建设,大力扶持培养一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乡村工匠、文化能人和非遗传承人等。只有将人才引进来、留下来、育出来,才能实现乡村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全面振兴。
(二)实现产业升级
加快推广先进适用农机和技术,着力把科技触角延伸到广大农村和千家万户,引导农业、林业、生态旅游等领域产业发展,按照“县有特色产业、村有拳头产品”总要求,大力开发农村特色产业,因地制宜培育不同特色的“产业村”,构建“一村一品”的特色产业格局,大力推进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和市场化建设,充分发挥本地优势,提升农村经济发展经济实力,助力乡村振兴。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和农机装备向智能化发展,创新运用“互联网+农机作业”的形式,促使农作物与互联网结合,促进智慧农业发展,解决农业技术、产品销售渠道等问题,切实促进农村增产增收,从而助推乡村振兴。
(三)做好乡风文明建设
坚持不懈抓好移风易俗,培育文明乡风。始终坚持把开展“推进移风易俗·树立文明乡风”专项行动作为推进乡村文明建设的重要任务来抓,组织进行日常引导、事前介入和全程参与,利用公共场所为办理宴席提供便利,在村规民约中对婚丧宴席办理进行规范,积极开展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大力宣传弘扬勤俭节约、浪费可耻的理念,倡导绿色环保、文明健康生活方式,反对封建迷信,远离黄赌毒,消除邻里矛盾,结合开展党史学习教育、通过新时代文明实践等文化阵地大力推动移风、易俗工作落实,培育文明乡风。
参考文献:
[1]费孝通.乡土中国[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9-16
[2]朱进勇.乡村振兴视域下的生态农业经济发展策略[J].粮食科技与经济,2020,45(4):54-55
[3]刘玉娇,曾宪明.乡村振兴背景下美丽乡村建设研究[J].乡村科技,2020,11(32):20-23
【实践感悟一】
通过此次调研活动,我对乡村振兴有了更深入地了解,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党的十九大做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部署,这是党中央着眼于推进“四化同步”、城乡一体化发展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提升亿万农民获得感幸福感、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和实现中华文明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我们党“三农”工作方针政策的继承和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我国幅员辽阔,南北贫富差异较大,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从实际出发,切实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在该村实施乡村振兴的过程中,无可置疑地取得了傲然的成绩,但同时仍然存在着些许问题亟待解决。希望在未来的发展中,该村能越来越好,把乡村振兴做到完美无缺。最终引领村民们获得更加幸福的人生。
【实践感悟二】
在暑假期间,我到访西安市长安区南部郊区以及周边山区。山里面村子的各项生活指标虽然落后于靠近大都市的城镇,但与我多年前所看来说,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以前没有道路,有的只是人走出来的道路,人们出行就要到山下去坐公交车,要走很远的山路才能到达,然而现在山上修了公路,沿村口都设有了公交站。以前人们家里全都是水井,现在自来水已经通往各家各户,互联网走进了乡村,基站信号全面覆盖。就在我的注视下,开工不到三年的西安外环高速铁路已经通车到了我们这里,地铁也已经开始往郊区修建,越来越多的村子响应政府号召从山里搬了下来,享受着政府给人民带来的方便与快捷,政府招商引资有许多的企业进入这里,为这里提供了许多的就业岗位,也许正是在西安这个大城市,每天才有着新的变化。在这里我感受到了中国速度,我感受到了祖国发展的日新月异,时代的快车正在飞速前进。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乡村振兴战略,大力建设、推动乡村建设发展,以前在山上有很多地方只知道开采而不注意保护环境,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持续推进,植树造林,禁止开采,乡村的环境也越来越好。
【实践照片】
2022年8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