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团委是在学校党委直接领导下的先进青年群众组织,是校党委联系团员青年、领导青年工作的重要纽带和渠道,担任培养青年共产主义者和优秀学生骨干队伍,拓展青年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繁荣校园文化生活的任务。校团委设有组织部、宣传部。
校团委始终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行动指南,在学校党委和上级团组织的领导下,根据团的十八大部署紧紧围绕学校中心工作,积极顺应时代发展和社会转型的新变化、新要求、新常态,努力把握当代青年特点和青年工作规律,紧紧围绕“凝聚青年、服务大局、当好桥梁、从严治团”工作格局,深化实施“思想引领、素质拓展、权益服务、组织提升”四大行动,着力构建学习型、创新型、服务型团组织,实现共青团管理工作规范化、考评工作机制化、服务工作特色化、基础工作职能化,构筑和推进思政引领、文化建设、创新创业、志愿服务、社会实践、组织制度等建设。学校连续多年在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科技创新、学生社团、校园文化等方面工作中获得较好成绩。
扎实推进思想政治引领。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为核心,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以思想道德建设为基础,通过创载体、强阵地、树典型等措施,深化理想信念教育、爱校荣校教育,充分发挥团组织在教育引导大学生方面的优势。深入推进“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武装教育青年学生;广泛开展主题鲜明、凸现时代特征的主题教育活动,使青年学生坚定成才报国的远大志向;牢固树立互联网思维,不断延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触角,构建新媒体矩阵,占领网络阵地。
校园文化活动精品化、专业化、特色化。牢固树立精品意识,坚持高格调规划、保持高水平运作、追求高质量效果,深入开展了以政治文化为中心、科技文化为重点、娱乐文化为基础的校园文化活动,举办了具有示范性、导向性、艺术性、创新性的大学生科技文化艺术节、校园舞蹈大赛、“吉财青年说”中文演讲大赛、春之声辩论赛、校园好声音歌手大赛为龙头的校园文化品牌活动,积极组织高雅艺术进校园、名人名家进校园活动,浓厚校园文化氛围,提升校园文化品味。重视发挥学生社团的育人功能,成立社团联合会,对学生社团实行校、院两级指导与管理。目前学校有各级各类学生社团79个,参与学生6000多人。
开展爱心教育、弘扬爱心文化、推动爱心传承、培养爱心学生。为了把爱心教育更广泛地融入到学生中,校团委以校园文化活动为载体,大力弘扬爱心奉献精神,通过生动的形式寓教于乐,使爱心教育植根于青年心中。学校的荆风话剧社将“当代孝子”张尚昀和“妈妈老师”吕金华的事迹搬上舞台,还排演了以义务支教等为主题的话剧,激发了学生乐于奉献、勇于奉献的热情,培养了学生高尚的品格和良好的道德情操。我校优秀教师率先垂范,用大爱的行动感化学生、传授知识道理,我校学生自发地开展爱心志愿服务系列活动,先后涌现了以张爽义务支教小分队和“代理妈妈”为代表的志愿服务团队和集体,老师们言传身教、以身作则,学生们躬行实践、甘于奉献,将爱的火种不断传递。
坚持党建带团建。以“美丽团支书 魅力团支部”活动为依托,加强团员管理、教育和发展。稳步实施基层团组织的团建创新,积极探索适应我校共青团发展的新型组织机制和运行方式,加大基层团组织建设的工作力度,充分调动和发挥基层团组织加强自身建设、发挥主体作用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不断增强共青团的服务能力、凝聚能力、学习能力、合作能力。
大力开展学生创新创业活动。注重以赛促学、以赛促制,加强科学机制的构建和竞赛活动的品牌化战略,积极组织和参与“挑战杯”、“创青春”等竞赛活动,努力整合学校资源,争取更多科研教学战线的支持。加强创业指导,努力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氛。同时大力创新社会实践和服务,深入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坚持项目化运作方式,倡导学科专业结合社会需求,切实扩大社会实践活动覆盖面和参与度。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师生”、创新内容、创新形式、创新手段,推动我校志愿服务活动常态化、长效化、机制化。每年有5000多人次参与各项志愿服务活动。为亚冬会、东北亚博览会、电影节、农博会等大型赛会活动选拔培训了大批优秀志愿者。
校团委在新时期将继续切实履行好共青团组织青年、引导青年、服务青年、维护青年合法权益四项基本职能,加强团的自身建设,扎实推进各项工作,坚持虚功实做,难事长做,探索共青团工作新思路新做法,创造新业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