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财经大学税务学院暑期社会实践“乡村振兴促进团”特辑——调研报告(四十一)
--共青团吉林财经大学委员会
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 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贯彻落实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引导和帮助广大青年学生上好与现实相结合的“大思政课”,在社会课堂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坚定信念听党话、跟党走,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根据共青团中央、共青团吉林省委的文件精神,结合疫情防控常态化要求,我校扎实开展 2022 年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调研综述】
以农业为主导的地区往往给当地政府财政带来巨大压力,农业生产无法形成规模化运作,农产品没有品牌,打不开销路,人们缺少其他的收入来源,生活水平提升缓慢等这些问题困扰着当地政府与农民,如何抓住历史机遇,寻找农村发展的突破口,成为了公众共同关注的问题。天德乡隶属于吉林省吉林市舒兰市,地处舒兰市西北部,由于具有极佳的种植条件,舒兰大米成为当地的主要特产。且舒兰市亮甲山乡、天德乡、莲花乡三乡交界处的亮甲山是当地有名的风景区。因此通过本次调研研究,我们认为应该建立“农旅双链”模式,即将旅游产业链条与农业产业链条相融合的发展模式。
关于发展天德乡发展旅游农业的调查研究
刘科言 谭畅
一、调研地区、项目助农思路介绍
(一)天德乡简介
天德乡地处舒兰市西北部,东与水曲柳镇接壤,南与环城街道、朝阳镇相连,西与莲花乡毗邻,北与榆树市黑林镇交界,距舒兰市区17千米,区域面积216.68平方千米。由于天德乡位于长白山余脉向松嫩平原过渡地带,属于半丘陵,半平原地区,境内有主要河流三条,水资源(地面)储量5900万立方米,水利工程齐全、配套,雨量充沛,气温适中,自然灾害少,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
(二)亮甲山风景区简介
亮甲山风景区,位于吉林省舒兰市西北部,坐落在舒兰市西北部亮甲山、天德、莲花三乡交界处,与榆树、九台、吉林、德惠市毗邻。距舒九公路2公里,距舒兰市40公里。东峰高382米,西峰亮甲台高353米,周围是连绵不断的十几座山峰,悬崖罗列、怪石嵯峨、巍然耸立、雄伟壮观。始建于2005年,有圣水禅寺、岳飞像、亮甲台、仰岳门、观山亭、哈嗒石、狐仙洞等景点。亮甲山人文景观十分丰富,是一处山清水秀、得天独厚的旅游风景名胜区,近年来,每年接待来自长春、吉林、九台、榆树、德惠等各地游客达10多万人次,给游人留下美好的印象,是当地著名的旅游胜地。
(三)项目思路
本项目建设的目的是在尊重农业产业功能基础上,通过农业与旅游混搭所呈现的多层次创意模式,合理开发利用农业旅游资源,将农业农村发展与旅游产业的建立与推广相结合,形成“以农促旅、以旅兴农”的发展之路。且通过“农旅结合、以农促旅、以旅强农”创新业态,实现“十九大”乡村振兴战略,提速乡村旅游发展的十一大发展模式。
1.旅游产业
旅游业在实现镇域经济跨越式发展,拉动当地经济增长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应积极发挥地方资源的特色优势,把旅游业作为振兴贫困地区经济的新兴产业,重点扶持,优先发展,使旅游业呈现出欣欣向荣的发展态势。
2.农业产业
农业产业化是解决当前一系列制约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深层次矛盾的必然选择,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农业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的重要带动力量。
3.运营阶段
“农旅双链”模式的优点是两条产业链能够同时运转,但运转过程中,不同阶段各有侧重点,其效应的显现也有一个先后过程,过程分为两个阶段。
(1)旅游加快发展阶段
由于旅游业对经济具有巨大的带动作用,因此第一步首先要大力发展旅游业。在该阶段要借旅游发展良势,形成人群集聚效应,加大旅游商品品牌的宣传力度,使目的地形成特色农产品的销售。
(2)农业产业运营阶段
当旅游的发展将农产品品牌正式推入市场后,农旅双链就会步入第二个阶段——农业产业经营期。在这个阶段,农业产业成为农民生财的第二条主渠道,品牌农业及农产品加工业正式成为当地的支柱产业之一。同时特色农业的发展反过来也能够推动旅游业的发展,从而实现旅游、现代农业两种产业互相促进和共同发展的联动效应。
二、市场分析
在分析该市场的行业环境时,使用的工具是PEST工具,其中P是政治(Political),E是经济(Economic),S是社会(Social),T是技术(Technological)。
(一)政治环境分析
2017国务院颁布的《关于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的若干意见》(中发(2017)1号),再次提出了对农村旅游业的发展应加大力度。并就旅游农业发展提出了一些建议:文件提出充分发挥乡村各类物质与非物质资源丰富的独特优势,利用“旅游+”、“生态+”等模式,推进农业、林业与旅游、教育、文化、康养等产业深度融合而农业部农产品加工局发布的《关于大力发展旅游农业的指导意见》中不仅对旅游农业进行系统部署,包括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主要任务,保障措施,更重要的是对组织领导实施进行规划,方便和规范各部门的职能,共同推动旅游农业的发展。
(二)经济环境分析
研究表明,随着人均收入的提高,居民对旅游的需求也会不断提高,当人均 GDP 达到三千美元每年时,旅游需求将从观光旅游向休闲旅游跨越。2021年,国家统计局发布2021年国内生产总值数据人均GDP已经达到12558美元。旅游农业恰恰符合了当今新型旅游休闲需求,就经济上而言,居民都有充足的资金和条件进行休闲旅游。据农业部副部长陈晓华透露,2015年全国旅游农业接待游客的游客数量已超过22亿人次,营业收入超过4400亿元,从业人员达到790万人。从数据中可以看出游客对旅游农业的消费热情可见一斑。并且,国内各地区发展旅游农业经验也表明,不但普通市民对乡村旅游争先恐后,而且还包括高消费收入群体等,农村成为其摆脱水城市钢铁水泥的束缚,重温田园乐趣的乡野之家。可见,旅游农业园具有广阔的市场空间和丰富的市场潜力。
(三)社会环境分析
如果按照目前的制度,双休日、小长假以及国庆、春节长假,国民每年的休息日共计达115天:并且,政府也不断督促各地区和企业全面落实国民带薪休假制度,鼓励有条件的地区推行“2.5天假期”,让员工结合双休日和周五下午进行休闲放松。充足的休假时间为发展旅游农业提供了契机。
(四)技术环境分析
旅游农业是新型产业形态,其发展离不开技术支持。该项目最重要的便是产品开发技术。因为旅游农业产业目前发展处于发展初级阶段,大多是“吃农家菜、住农家屋、干农家活、享农家乐”等简单粗暴型的项目,有自己差异化竞争力的企业并不多。但现在一些旅游农业园开发新的旅游产品起到很好带头作用,例如北京呀路古热带植物园,刚开园时期,将热带、亚热带水果品引入到园区,填补了之前北京“南果北种”品种单一的空白。但单纯的种植观光不足以支撑园区发展,后来园区尝试把西双版纳民俗文化引入进来,这就让游览变得更为立体、更有味道,游客体验也比从前更好。实现了客流量从1万人到40万的转变。因此,旅游农业的长期发展不能与休闲产品的开发利用分开。
三、对策及建议
(一)强化政府统筹,建立农旅融合保障机制
将农旅一体化发展作为惠民利民的一项系统工程,充分发挥政府在规划制定、政策引导方面的主导作用,建立农旅融合工作推进机制,写好大农业+旅游这篇大文章。一是加强统筹协调。成立农旅一体化发展领导组织,建立完善协同工作机制,加强顶层设计,着力抓实农旅产业空间布局、产品开发、业态培育、基础设施、产业融合等方面的整体谋划,加快形成“以旅强农、产业互助、优势互补”的发展新格局。二是强化联动服务。组建农旅融合发展工作专班,推行联席决策服务会议制度,及时研究解决农旅融合发展面临的困难和问题,设立农旅一体发展项目“绿色通道”,按照“全景式打造、全产业发展、全社会参与、全方位服务、全区域管理”要求,多领域宽范围协同推进农业和旅游的深度融合。三是制定发展规划。出台促进农旅融合发展地方实施意见,落实专项政策措施,为全区农旅一体化发展提供科学的方向和定位,使乡村旅游、农业产业发展步入科学化、标准化的轨道。
(二)立足资源优势,打造农旅融合特色亮点
要立足本地资源优势和人文历史,走乡土化、差异化、规范化农旅融合可持续发展之路。一是明晰好路径。坚持“产业打底、旅游增收”的农旅融合发展思路,依托实施全域旅游战略,深入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改革,培育生态游、乡村游、观光游、休闲游、农业体验游等农旅融合产业,促进传统农业提档升级。二是打造好品牌。着力实施农旅商品品牌提升工程,全面开发农业农村生态资源和乡村民族文化,加强农业产业链延伸、价值链提升、增收链拓宽,打造一批环境优美、宜业宜游、各具特色的生态农旅观光项目,发挥品牌效应。
(三)加大资金投入,完善农旅融合配套设施
一是加大农业旅游景区及沿线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的投入。设立“农旅融合专项基金”,整合美丽乡村、扶贫开发、乡村道路、农田水利等涉农资金项目,推动社会资金、城市工商资本下乡进村发展农旅产业,推动农旅融合的快速发展。二是规划建设一批符合标准要求的旅游交通道路,使沿线景点连成片、串成线、形成一条“珍珠链”着力解决制约旅游业发展的“最后一公里”问题,完善内部配套设施建设。
四、调研结果
综上所述,旅游农业不仅会带动当地人气,同时也可以带动旅游产品的销售,是农村旅游实现发展的重要机遇。“农旅双链”模式是调整农业结构与推动农业发展的重要途径,能够开展政府、农户、开发商的三贏局面。对此,我们紧抓机遇,不仅大力发展有机稻米和提高农业效益,稻田养鸭遵循自然规律和生态学原理,协调种植和养殖业的关系,促进生态平衡,还可以借助绿色、健康、创新的产品吸引了大批外来游客,促进当地旅游业的发展,实现了产业融合发展的乡村生态旅游业。
【实践感悟一】
实践是学生接触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运用所学学问实践自我的最好途径。亲身实践,而不是闭门造车。实现了从理论到实践再到理论的飞跃。增添了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认识社会,了解社会,步入社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同时还需我们在以后的学习中用字问武装自己,用书本充实自己,为以后服务社会打下更牢固的基础!
——刘科言
【实践感悟二】
通过这次的的社会实践活动,我们逐步了解了社会,开阔了视野,增长了才能,并在社会实践活动中认清了自己的位置,发觉了自己的缺乏,对自身价值能够进行客观评价。这在无形中使我们对自己的将来有一个正确的定位,增添了自身努力学习学问并将之与社会相结合的信念和毅力。对于即将走上社会的大学生们,更应当提早走进社会、认识社会、适应社会。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是大学生磨练品行、增长才能,实现全面发展的重要舞台。
——谭畅
【实践照片】
图 1:2022年8月15日,调研成员第一次到访天德乡
图 2:天德乡小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