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财经大学法学院暑期社会实践“乡村振兴促进团”特辑——调研报告(四十二)
--共青团吉林财经大学委员会
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 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贯彻落实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引导和帮助广大青年学生上好与现实相结合的“大思政课”,在社会课堂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坚定信念听党话、跟党走,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根据共青团中央、共青团吉林省委的文件精神,结合疫情防控常态化要求,我校扎实开展 2022 年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调研综述】
乡村旅游是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途径之一。它作为一种综合的旅游形式,具有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吸纳当地就业、帮助农民脱贫致富等方面的作用。乡村旅游助力乡村振兴,推动乡村旅游向更高层次发展。乡村旅游已经成为我国各地区推动旅游产业转型升级新的发展理念和发展模式,其核心在于通过整合各碎片化的资源,形成一体化的发展效果和整体化的品牌,实现产业融合和区域产业整体带动,促进乡村振兴战略的顺利发展重要环节,务必走稳走好。
关于新甸镇大山村乡村发展状况的调查报告
张震豪
摘要:本次调查,主要分为时间维度和生活维度两个方面。在时间维度中,主要包括对大山村过去情况的追溯、对大山村现在状态的归纳以及对大山村未来前途的探讨;在生活维度中,则主要研究与人民生活密切相关的衣、食、住、行等各方面,细化为对医院、学校、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情况的调研、对居民收入水平的调研、对居民住房、饮食等物质生活的调研以及对居民休闲娱乐等精神文化活动的调研,立志于从多维度、多层次、多方面,站在人民立场上审慎观察乡村振兴战略下和全面小康大背景下大山村的真实变化、乡亲们的真实生活状态以及精神风貌。经过半个月的走访、调研,我了解到,经过长期的艰苦奋斗和政府的大力扶持,大山村从原来交通不便、以农业为主的小山村发展为交通便利、产业结构齐全的模范村,从原来的信息闭塞到现在的WIFI全覆盖,从原来的“经典旱厕”到现在的“厕所革命”,从原来的人口流失、外出打工,到现在的回乡创业、支持家乡……大山村在党的领导和人民的拼搏下,脱胎换骨、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然而,在发展过程中,也存在着不科学发展导致的资源浪费、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物价提高、人民生活压力增大等问题,需要我们在未来的规划中进一步思考和应对。
关键词:大山村;乡村振兴;人民生活;发展
一、 调研情况
(一) 调研目的
为了进一步了解乡村振兴战略给农村带来的真实影响,为了全方位认知全面小康社会下的农村现状和人民状态,为了深刻把握党“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以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现实意义,更是为了系统探究家乡发展现状、存在哪些问题、未来如何发展等与人民生活密切相关的现实问题,我利用假期时间,开展了为期半个月的社会调研活动,以此来解答疑问,进而思考自己的任务和使命,为家乡未来的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二) 调研经过
从2022年7月16日至7月30日,通过转发调查问卷、微信采访当地村民、实地考察、到村民家中访问调研等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我共计收集到全村24份调研数据,结合其他相关材料,经过归纳、总结、分析、提炼,以时间线为轴,纵向横向相结合比较信息、提炼观点,并进行最终核对,本着实事求是、客观公正、严谨细致的原则,制作出了这份调研报告。
(三) 调研对象
本次调查主要以辽宁省鞍山市岫岩县新甸镇大山村村民为调研对象,旨在收集对于乡村生活状况最真实、最直观的态度和看法。这其中,以种田养殖为生的农民占到所有调研对象的54%,在镇上工厂、企业工作的人群占25%,其余21%为开店、做生意的人群。但其实职业划分并不明显,在村里,一边务农,一边打工或者开店的现象十分普遍。此外,本次调研还听取了本村干部官员的意见,增添了一些科学性与系统性。
二、 调研结果
(一) 从过去到现在:大山村的变化
1. 基础设施建设显著增
(1) 交通设施完善
经调查得知,在过去,村子里只有一条通向镇里的泥土小道。这条路又窄又曲折,只能勉强错开两辆三轮车,每逢阴天下雨,道路积水,泥泞不堪,车子陷入泥坑,抛锚路上都是常事。此外,道路两旁的苞米地,不仅挤压小路的边缘,而且遮挡视野,使得本就不宽敞的小路雪上加霜。
图一 村民对基础设施的满意度
近几年,镇政府大力号召“要想富,先修路”,深入贯彻村中道路建设政策,为各乡村提供工具、材料、资金和其他技术指导。在政府的帮助和全村的努力下,原来泥泞曲折的小路,变成了宽阔笔直的水泥路,原来道路两侧拥挤不堪的苞米地,进行了重新规划,立上了路灯指示牌。饱经风霜的小路,变成了崭新的大道,促进了村子内外的经济文化交流,也为乡村建设发展提供了基本保障。
(2) 教育设施完善
村子里教育设施的完善,我本人是最有发言权的。我小的时候,我们村子虽然有小学,但只能称得上“有”而已,我们只是有了一个上课的地方,桌子椅子都是木头钉的,椅子咯人,桌子漏缝,有一块简易的黑板,有一个沙地样的操场,仅此而已。而在本次调查中,我看到了我们村小学新的面貌,操场上崭新的篮球架、运动器械,教室里钢制的桌椅、多媒体黑板、崭新的书架……无不让我感叹,现在的孩子,真幸福啊。
(3) 医疗设施完善
随着科技进步和人民医疗需求的上升,我们村的医疗设施从一个只能买药的卫生所发展成为一个综合性的,能做CT、能拍X光、能挂吊瓶、能住院、长期设置核酸检测点的小医院。虽然比不上县里的大医院,但是能让一些以前不得不去县里治疗的小病,在村里,在家中就能得到解决,极大地方便了人们就医问药的活动,有利于保障居民们的身体健康。在新冠疫情肆虐的现在,设置长期核酸检测点,对于疫情排查、抗击新冠疫情更是具有重要意义。
2. 人民物质生活条件有所提高
(1) 住房条件改善
图二 村民对居住条件的看法
过去,村子里都是传统的东北农村的老平房,有的房子世代居住,早已破旧不堪,电路老化、结构侵蚀,既影响居住体验,也存在着安全隐患。现在,随着政府政策的推动和人民收入水平的提高,老房子翻新重建,新房子拔地而起,二层别墅成为村子里的顶流。调查显示,45.83%的人认为现在的居住条件中规中矩,超过20%的人表示满意现在住的房子。中国人对住房有着特殊的情结,住房条件的改善,大力提高了人民的幸福指数和生活满意度。
(2) 收入渠道拓宽,收入预期提高
图三 村民对收入的态度
图四 村民车辆拥有情况
从前文对调研对象职业的研究我们就能够看出,村里乡亲们的收入渠道丰富,主要包括种地的庄稼收入、鸡鸭鹅猪等家畜收入、进工厂上班所得收入以及做生意盈利收入。一人拥有多重职业的现象表明了我村村民收入渠道的拓宽和收入方式的丰富,改变了以往只靠种田的单一收入结构。因此,人们对未来能够挣到多少钱的信心增强,未来收入预期也随之提高,而未来收入预期的提高,带来的便是消费的增加和物质生活的丰富。
(3) 高档耐用品购买增加
调查显示,家里有机动车的比例达到了12%,有非机动车的比例达到了25%,较往年显著增长。另外我们通过走访可以看到,村民们家中的家具种类日益丰富,品牌繁多且多为高档。从这些现象中我们可以总结出,村民们对高档耐用品的购买逐渐增加,消费观念从价格导向发展为品质导向,多注重实用性和高质量,也从侧面反映出了村民消费水平的提高,反映出了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建设的杰出成果和实际作用。
3. 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日益丰富
(1) 休闲娱乐方式丰富
图五 村民的休闲娱乐活动分布
随着村花园广场和文化中心的建成,村民们的休闲娱乐活动更加丰富多彩。无论是大妈们的广场舞(现在年轻人比例也在增加),还是大爷们的票戏、下棋,还是年轻人的篮球、羽毛球比赛,还是所谓说走就走的旅行,在新时代的新农村,这些都从理想变为了现实。休闲娱乐方式的丰富,不仅反映了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更表现出美丽乡村建设的繁荣景象,体现出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并重、发展大众喜闻乐见的社会主义文化的基本原则。乡亲们的获得感、幸福感打心底里产生,全村的精神文化面貌焕然一新。
(2) 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思考
图六 村民对美好生活要素的排序
在本次调查中,我设置了为美好生活的要素排序的问题,最终回收到的数据显示,人民安居乐业以5.83的最高平均综合得分位居第一。这表现出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理解,即人民安居乐业,每个人不必担心自己的人身、财产受到侵害,能够从事自己爱好的职业,能够爱好自己从事的职业。平平安安,海晏河清,是本次调查中村民们的心声,更是中国农村老百姓最朴实的需求。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思考,促使着人们积极向上,努力劳作,也促使着政府制定相应政策,为百姓给予最大保障。
(二) 思考当下:发展中面临的问题
1. 环境污染,生态破坏
根据调研我们发现,虽然大山村的村民收入增加,生活水平提高,但由于不完善的管理,农药化肥的滥用、不科学的产业规划,大山村的生态环境遭到了严重损害。河水不再清澈,山林不再翠绿,土壤不再肥沃。高速度的发展与低效率的管理体制不相匹配,发展和生态之间的关系没有科学协调,造成了不应有的损害。想要实现进一步的可持续的发展,竭泽而渔行不通,必须解决环境污染、生态破坏这一问题,弥补这一缺陷。
2. 发展过快,资源浪费
承接前文,发展过快导致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造成了严重的资源浪费。这其中,既包括水土流失、土壤肥沃度减少造成的土地资源的浪费,也包括工厂污水排放、农田不合理灌溉等水资源的浪费,还包括不科学的滥砍滥伐、开采矿物导致的山林资源的浪费。在发展过程中,开采利用自然资源是可以的,但是我们不能不科学、不合理地滥用、糟践大自然给予我们的宝贵资源。还是那句话,发展速度过快和跟不上的社会治理,是资源浪费的主要原因,需要我们及时加以改正。
3. 动力不足,略有停滞
村民们说,在前几年,尤其是一八年到二零年期间,村子的发展状态是最好的,各项工程陆续开展,各类惠民政策纷纷落地,村民是想干啥事就能干啥事,只要有心有目标,政府给你帮助,你只管干,没有成不了的事。然而,二零年后,受到新冠疫情的影响,村子封锁、村民生意惨淡,加之政府政策的陈旧、固化,大山村的发展动力显著不足,势头也不再高昂,发展逐渐陷入瓶颈,略有停滞,需要我们去激活、推动。
4. 人口流失依然严重
虽然美丽乡村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大山村经济繁荣向上,但是人口流失依然严重,主要表现在外出打工的青壮年人群中。而青壮年人口的流失导致的后果是村子里老年人和妇女儿童的比例上升,空巢老人、留守儿童现象在村子里十分普遍。在新农村建设的关键时期,劳动力的减少无疑是最严重的问题,如何留住劳动力,甚至吸引外来劳动力,共同建设美丽新乡村,是我们值得思考的问题。
三、 解决问题的建议
(一) 整治生态,保护环境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我们要秉持习近平总书记的绿色新发展理念,开展相关活动大力整治生态,保护环境,平衡人与自然的关系,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和谐共生。这就要求:政府机关制定相应政策,引领生态整治与建设事业,加强对农业化肥使用、工业污水排放等违法违规破坏生态的现象的监管力度和处罚强度,不姑息,不放任,充分发挥政府职能,保护自然;村委会要发挥村民自治组织的积极作用,将村民的个人力量集中成为全体的共同力量,积极维护公共利益、集体利益,发挥其号召力,开展植树造林、退耕还林、限制使用化肥农药等活动,保护好共同的家园;村民个人要积极主动,遵守规章制度,配合组织工作,增强责任意识,积极为整治生态、保护环境作出自己的贡献。
(二) 实事求是,科学规划
面对高速发展的社会现状和当前的社会治理无法满足管理需要的矛盾,我们要做的,就是实事求是,脚踏实地,站在现实生活的角度上,科学规划发展路线,合理制定治理政策,力求发展既保证量又保证质,在保持稳定速度的基础上细化发展细节,加强发展质的建设。这就要求政策制定者们要深入调研、考察社会现状,体恤民情,看数据说话,而不是“拍脑门”做决定;这就要求政策实施者们要用心落实,积极贯彻,尽职尽责,一步一个脚印地完成好各项工作,杜绝形式主义、假大空。只有这样,才能制定出科学合理的规划,作出真正有意义的指导,才能使政策真正落地,发挥其最大效用。
(三) 重视人才,引进技术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想要得到更好的发展,科学技术是关键,而人才则是科学技术的主要载体,尤其需要重视和关注。所以,我们想要突破发展瓶颈,克服发展停滞,就要从科学技术入手,重视人才的培养和引入,重视科学技术的创新和引进。加强农用器械、工业器械等硬科技的投入和应用,注重文化教育、教育资源等软实力的培养与提高。只有这样,才能进一步发展生产力,才能弥补动力不足的缺陷,才能补足发展中的短板,最终为大山村的经济建设注入新的生机与活力。
(四) 发展产业,关注民生
人口流失的根本原因,在于当地发展机会和就业岗位的不足,在于当地没有满足当地居民对未来的期望的发展前景,在于一眼望到头的产业结构,在于对人民生活关注度的降低。所以,想要留住劳动力,或者吸引劳动力,既要发展产业,合理规划产业布局,吸引外来资本,招商引资,建厂建业,为劳动者提供就业岗位和光明前景,又要关注民生,发展民生事业,增强人民生活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只有一切坚持以人为本,按部就班地开展工作,我们就会成功!
【参考文献】
[1]魏万青.《着力解决“三农”问题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农家参谋.2021年8月15日:第17至18页。
[2]李燕华.《新农村生态文化景观设计的绿色发展策略》.北京印刷学院学报.2021年6月26日:第15至17页。
[3]殷沙漫.《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困境与出路》.中国集体经济.2020年11月5日:第17至19页。
[4]文丰安.《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重要性、动力及促进机制》.东岳论丛.2022年4月21日:第5至15页。
[5]李荣.《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南方农机.2022年4月15日:第101至103页。
【实践感悟】
经过此次调研,我了解到在全面小康、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战略的时代背景下的新农村在衣食住行等各个领域的新变化、新发展,也认识到其中存在的不足和需要解决的问题,思考了应对的方案和弥补的措施。因而,我更加深刻地领悟到国家的伟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伟大、党的领导的伟大,以及中华民族的伟大和劳动人民的伟大。我们今天的成就是从上到下高度一体齐心协力共同创造出来的,是脚踏实地真抓实干干出来的,是前仆后继努力拼搏奋斗出来的。我们在珍惜杰出成果的来之不易的同时,也要继续坚持,科学合理发展,共同走向更辉煌的未来!
经过此次调研,我看到了新农村日新月异的变化,看到了新甸镇大山村真实的乡村发展状况,看到了村民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看到了大山深处焕发出的生机与活力,看到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看到了党与人民同甘共苦、齐心协力创未来的真实情形,更看到了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身上肩负着的责任和使命。我的家乡养育了我,我应该不辜负家乡的栽培,应当砥砺前行,努力学习和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学成后回报家乡。同时,作为一名法学生,从本次对一个小山村的调研中,我进一步感受到了中国新农村的崭新气象,中国社会建设发展的卓越成果,以及法律在其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因此,我们要夯实专业基础,丰富法学理论,用法律人自己的方式去促进社会发展,去捍卫发展成果,去维护人民利益,去推动国家进步!
【调研照片】
2022年7月20日,调研人张震豪正在与村民交流家乡变化
调研人张震豪与村民马女士的线上采访
大山村道路的变化
村民文化广场和花园
新甸镇小学和医院
新甸镇人民政府便民服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