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青团吉林财经大学委员会
吉林财经大学会计学院暑期社会实践“乡村振兴促成团”特辑——调研报告(二十三)
文章来源: 作者: 发布时间:2022-09-16 06:01:00 点击数:

吉林财经大学金融学院暑期社会实践“乡村振兴促成团”特辑——调研报告(二十三)

--共青团吉林财经大学委员会


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 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贯彻落实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引导和帮助广大青年学生上好与现实相结合的“大思政课”,在社会课堂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坚定信念听党话、跟党走,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根据共青团中央、共青团吉林省委的文件精神,结合疫情防控常态化要求,我校扎实开展 2022 年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调研综述】

2022724日到29日,我们来到了河南省孟州市。我们从西北向东南一路调查,先后到了源沟村、顺涧村、韩愈陵园、莫沟村、隆丰皮革厂、孟州市农场、桑颇村、南庄村、黄河滩等大大小小十几个村子和农业发展示范点。我们通过走访调查、查阅资料以及到相关单位调查等方式了解了孟州市乡村发展的障碍、思路和成果。懂得了广大孟州的老百姓在习近平主席和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共同努力,共同奋斗,只为打造更好的乡村风光。

关于孟州市乡村新发展的调查研究

王新宇,乌欣彤

摘要: 这次的实践调研我们来到了孟州市,孟州市位于河南省西北部,是“唐宋八大家”之首韩愈的故里,总面积541平方公里,辖11个乡镇办事处、274个行政村、40万人,是“全国绿色发展百强县(市)”,连续十年跻身“全国最具投资潜力百强县(市)”。

近年来,孟州市把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具体抓手,学习借鉴浙江“千村示范、万村整治”经验,以厕所革命、农村生活垃圾、污水治理、村容村貌提升为主攻方向,以亮点村、示范村创建为抓手,深入实施“四清一规范”“五改两化”,打造一批村庄布局差异化、设施功能均等化、产业发展特色化,生态宜居环境美、管理民主秩序美、乡风文明风尚美、村强民富生活美的“三化四美”乡村。

把强力推进党建综合体建设,作为推动美丽乡村建设的有力抓手,积极探索“建管用”新途径,按照“三型六优全面建、三级管理不能闲、盘活资产能赚钱”的理念,大力推广盘活自有资产资源,累计建成党建综合体180个,提高了党员群众的幸福感,夯实了乡村振兴的群众基础。

关键词:农村改造;产业化;特色产品;工业振兴

第一部分 倾力打造宜居宜业农村人居新环境

一、乡村发展建设

(一)示范引领,统筹管理美丽乡村建设

1.党建引领

把强力推进党建综合体建设,作为推动美丽乡村建设的有力抓手,积极探索“建管用”新途径,按照“三型六优全面建、三级管理不能闲、盘活资产能赚钱”的理念,大力推广盘活自有资产资源,累计建成党建综合体180个,提高了党员群众的幸福感,夯实了乡村振兴的群众基础。

2.整合资源

针对农村基础设施差、环境卫生差等问题,通过加大财政投入力度、整合各类项目资金、引导和鼓励工商资本民间资本积极参与等形式多方筹资,大力实施道路、饮水、旱厕、民居改造,扎实开展污水、垃圾治理,乡村环境更加靓丽宜居。 

3.补齐短板

全面启动乡村建设行动,以水、电、路、气、垃圾处理等一体化和医、教、养、文、保等为主要建设内容,尽快弥补农村发展短板。同时,以乡村建设为统领,按照亮点村、示范村、提升村三个类别对村庄进行分类,按照“五改两化”标准,以村容村貌整治为切入点,融入农旅、文旅或经济增长点等元素,分批打造亮点村,提升农村人居环境。目前,第一批22个亮点村打造工作正在顺利推进。

(二)全域整治,打造农村宜居宜业环境

1.坚持改厕治污一体推进

按照“污水处理厂、微动力污水处理站、三格化粪池”三种模式分类实施,农村常住户旱厕实现应改尽改;184个村完成生活污水治理任务,占全市行政村总数的67.2%

2.坚持农村垃圾治理城乡一体化

市财政每年投入2230万元,引入河南省投资集团城发新环卫公司,新建14座压缩垃圾中转站,购置70辆垃圾清运车,组建700余人的农村保洁队伍,实施农村垃圾市场化运作,实现了农村垃圾治理城乡一体化,农村垃圾日产日清。

3.探索闲置宅基地治理新模式

积极探索“一宅变多园”模式,在群众的自发行动、党员干部带头引领下,通过农村宅基地改革,激活闲置房屋、土地等资源,实现农村人居环境由“一处美”变成“处处美”。

(三)生态为基,全面提升乡村建设质态

1.大力实施“四好农村路+

作为全国“四好农村路示范县”,孟州市已高标准实现“四好农村路”全域覆盖。同时,做足“四好农村路+”新文章,带动全市脱贫攻坚、现代农业、全域旅游等工作全面提升。

2.大力发展乡村旅游

坚持把发展乡村旅游作为推动乡村振兴的“引爆点”,学习转化湖州、上饶经验,以建设“老家莫沟”“美丽源沟”“红色岩山”“桑坡·记忆”小镇为抓手,因地制宜、以点带面,培育农村发展新业态。做足乡音乡愁文章,做足绿色生态文章,做足红色文化文章,做足融合发展文章,实现一二三产融合发展。

二、取得成效

2019年以来,孟州市先后获得焦作市2019年度、2020年度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先进县;焦作市2019年度、2020年度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先进县;河南省2019年度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示范县、2020年度河南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先进县和全省乡村振兴示范市等荣誉。

(一)创造了“以路带产”模式

按照“房好看、院整洁、路成荫、景如画”标准,提升村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配套水平,注重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民俗文化保护与传承,实施村庄建设+产业+旅游+文化,推进乡村生产、生活、生态深度融合,高标准打造亮点村。比如,围绕做好乡音乡愁文章,打造老家莫沟。莫沟村入选“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全国文明村镇”;围绕绿色发展,打造美丽源沟。源沟村先后获得“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河南省乡村旅游特色村、河南省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产业联盟会员,并成功创建国家3A级景区;围绕老区开发,打造红色岩山。通过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弘扬红色文化,推动乡村振兴,建成了绿色、生态、美丽新岩山;围绕融合发展,打造桑坡·记忆电商小镇。今年五一假期期间,孟州接待游客20万余人。

孟州市结合岭、平、滩不同地形,提升美化农村公路501.9公里,廊道绿化1.4万亩,实现了过街路段全美化、公路两侧全绿化、道路环境全域净,形成了“田园果岭路”、平原“现代农业路”、滩区“黄河风光路”三条高品质旅游环线。实现全市所有贫困村通上等级公路,公交车覆盖所有行政村,带动沿线种植结构调整,促进沿线发展葡萄、无籽石榴、苹果等特色林果1.3万亩,培育农业合作社、家庭农场700余家,沿线群众户均增收近4500元。

(二)探索了农村空闲宅基地“一宅变N园”模式

通过农村宅基地改革,激活闲置房屋、土地等资源,拆除“空心院”,改造“空心院”,扮靓“空心院”,拆除残垣断壁,建设小游园、小果园、小菜园,打造了游园、广场等公共活动空间。今年来,孟州市拆除改造“空心院”4000余座,改建成文化广场85个、农村幸福院164所、小游园小菜园1250处,村容村貌整体大幅提升,广大群众的幸福感及获得感显著提高。”模式。

三、村容乡风同步提升

坚持因地制宜、质量优先、建管并重、服务跟进、厕污同治,实现了农村常住户改厕应改尽改。孟州市农村厕所粪污处理及资源化利用模式被农业农村部、国家卫生健康委、生态环境部等三部委作为9个典型范例之一在全国推广。围绕垃圾治理,出台了《孟州市生活垃圾分类专项行动方案》,在13个村探索开展生活垃圾分类。今年5月份,孟州被授予农村垃圾治理省级达标市。

(一)农村垃圾治理方面

城乡环卫一体化公司正常运行,使村庄环境有了较大提升改善,但是城乡结合部、乡与乡的交界处、村与村之间、生产路两侧、河塘沟渠边等村庄外围还存在随意倾倒垃圾,无人管理的现象。垃圾出口问题仍未解决,非正规垃圾堆放点无法彻底清理,需加快城乡环卫设施和垃圾集中处理项目建设。

(二)农村污水治理方面

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基础设施相对薄弱;地方政府财力有限,上级资金投入不足,缺乏相应人力物力保障。

(三)村容村貌提升方面

村容村貌提升需要投入大量资金,但目前普遍存在农村集体经济基础薄弱,自筹资金数额有限,资金筹措面临很大困难,经过全村的努力,最终成功筹得资金并加强了乡村建设。

四、下步工作思路与建议

(一)争取资金,主动发展

要加大支持力度,整合各类涉农项目资金向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倾斜。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加快推进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将收益更多地用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利用多种途径,撬动金融资本、社会和城市工商资本投入美丽乡村建设。

(二)重点突破,整体提升

聚焦我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中厕所、垃圾、污水三大难题,采取针对性措施,力求在短期内取得实效。一是在“厕所革命”方面。要坚持群众主体,充分尊重群众意愿,加快推进无害化卫生厕所改造,做到应改尽改、能改尽改。二是在垃圾治理方面。逐步完善长效保洁机制,推动村庄清洁行动常态化、制度化、持续化,使村庄不但“面子”美而且“里子”也要美。加强垃圾分类处理,采取经济实用、合理有效的处理方式,以点带面,带动我市垃圾分类工作。三是在生活污水治理方面。针对我市这方面的短板,突出抓好城乡结合部、乡镇政府所在地、水源地所在村等重点领城的整治,各相关单位向上争取各类项目资金,快速改变农村形象差的被动局面。

(三)强化督导,落实奖惩

完善调度、督查、考核三个机制,考评结果作为各乡镇办事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绩效考评和奖补资金发放的重要依据。对工作成绩突出、成效显著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奖励,对工作推进不力、懒政怠政、不能按要求完成目标任务的单位和个人实施问责。

我们将以此次调研活动为契机,充分借鉴好经验、好做法,进一步提高认识,拉高标杆,强化举措,以实实在在的工作成效,让农村环境变得更美,让农民群众得到更多实惠。

 第二部分 孟州市产业振兴工作开展情况

一、工作举措和成效

(一)强化设施设备提升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

实施新一轮高标准农田建设,加快上图入库,健全管护机制,推进绿色农田建设示范,不断提升耕地质量水平,带动全市农机作业水平和农业生产机械化综合水平全面提升,全市农业机械总动力达到33.65万千瓦,百亩耕地农机动力108.9千瓦,农业综合机械化率达85%2019年我市被认定为全国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市)。

(二)构建现代农业经营体系

坚持数量和质量并重,综合施策,培优扶强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目前,全市共培育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85家,其中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6家、焦作市级13家。组建农民合作社645家,其中焦作市级以上12家,累计发展成员5464户、辐射带动农户12700户。创办家庭农场226家,其中焦作市级以上15家,从业人员678人,集中连片经营面积31600亩。发展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组织53家,其中省级示范组织2家、焦作市级13家,年服务农户7.8万户,累计服务面积59万亩,服务总收入2.7亿元。培育30亩以上规模经营主体1625户,发展经营面积达15万余亩。涌现了华兴酒精、厚源生物、广济药业、掌柜食品、康达尔饲料、黄河蔬菜、麦丰种植、亿源农场、大正农场、邦园植保、润田农资连锁等一大批先进典型,各类新型经营主体蓬勃发展,辐射带动能力不断增强。2020年我市被认定为河南省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示范县(市)。

(三)培育壮大优势特色产业

一是加快推进结构调整。依托香麦原面业、韭瑞韭菜、化工镇优质花生、三联食用菌等实业和产业市场,加快建设优势特色农产品生产、加工、联销基地,带动全市优质专用小麦、优质花生、优质林果、优质蔬菜、“四大怀药”分别发展到10万亩、15万亩、1.2万亩、2.8万亩、3万亩,食用菌发展到1.2万吨。二是大力发展休闲农业。立足农业资源优势,拓展农业观光旅游和文化传承等功能,推动休闲农业持续健康发展。槐树乡被省文化旅游厅认定为特色生态旅游示范镇、全国美丽休闲乡村和河南省乡村旅游特色村,并成功创建国家4A级景区。

(四)实施品牌强农行动

1.强化质量安全建设

始终把农业标准化生产作为基础工作抓紧抓实,制定出台孟州市地方农业生产技术规程36项,充分利用已建成的16家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点,大力推行食用农产品合格证制度,加强质量安全追溯管理。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网格化监管。

2.强化农业品牌培育

着力增加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创建绿色食品基地3个,认证无公害产品3个、绿色食品11个。培育了“杨掌柜”方便食品。“米奇”果蔬饮品、“韭瑞”韭菜、“天赐来麦”石磨面、“亨泰丰源”垆土铁棍山药等一批知名品牌。2020年我市被认定为河南省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市)。

(五)推动农业产业化联合体高质量发展

以“粮头食尾、农头工尾”为抓手,围绕粮食、种子、畜禽、怀药、蔬菜、花生等优势产业,加快培育一批结构合理、分工明确、合作紧密的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引导掌柜、金紫阳、泰利杰等加工企业,大力发展休闲食品、方便食品、保健食品等附加值高、科技含量高的精端产品。引导汉永生物、五谷神面业、香麦原农业等面制品加工企业,不断优化产品结构,加快专用面粉、功能性面粉发展,增加多元化、定制化、个性化产品供给,满足细分市场需求。引导华兴、金玉米、鑫河阳、厚源生物、广济药业、康达尔等龙头企业,依托180万吨玉米加工优势,深度开发专用变性淀粉、酒精、核黄素、饲料等精深加工产品,积极探索副产品循环、全值和梯次利用,提升产品附加值。鼓励康华药业加强新技术、新品种研发,扩大生产规模,增加附加值,提升孟州地黄品牌影响力。全市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年销售收入达70亿元以上。

(六)全力推进“一园一镇”建设

2020年8月我市获批创建河南省现代农业产业园,该园区覆盖西虢、会昌两个乡镇办事处13个行政村,园区规划面积6.1万亩,其中主导产业韭菜种植面积1.5万余亩。园区规划项目15个,总投资3.425亿元,其中财政扶持资金1000万元,目前项目正在有序推进中。二是谋划创建化工花生产业强镇。目前,我市拥有花生脱粒、分级、精选(或色选)、花生食品加工、花生壳加工等加工企业(或户)近200个,年加工量达30万吨以上。基于孟州花生加工产业优势,化工镇政府正在与河南三农规划公司对接谋划化工花生产业强镇建设,不断推进花生种苗研发、规模种植、初加工、精深加工、仓储物流、品牌营销等全产业链发展,辐射带动全市优质花生种植达到20万亩。

二、面临的制约因素和原因分析

(一)主导产业优势不明显

目前,我市主导产业发展仍存在产业结构不合理、结构雷同、优势农产品布局分散以及扶持力度还不够等问题,容易出现跟风式生产、滞销卖难、信息孤岛等现象;特色优势、区域优势的文章做的还很不够,特色主导产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较低,缺少核心竞争力,在推进主导产业发展上缺乏有效措施和手段。

(二)精深加工环节缺乏

后续精深加工环节缺乏,部分主导产业产业链短,产品附加值没有得到有效提升。例如花生加工产业,多数企业主要处于花生果精选、花生米色选分级包装外销等初级加工阶段,从事花生油、花生酱、休闲食品等精深加工的企业仅占10%左右。再如地黄、血参、防风等怀药加工,也只是简单的晒干晾净,能像康华药业进行六味地黄丸等精深加工的企业外更是少之又少。

(三)产业发展带动能力较弱

目前,我市除华兴酒精、厚源生物、汉永酒精等以玉米深加工为主的产业达到一定的能量级外,其他产业依旧存在集群数量不多、规模不大、集群效应不明显、产业链条有待拉长、一二三产业融合不深等问题和不足。

(四)农民组织化程度较低

总体上看,我市农民合作社还处于初步发展阶段,与农民的期望,现代农业发展的要求,存在不少差距。合作社规模普遍偏小,利益联结机制不明显,示范带动作用有待进一步提升。

三、对策和建议

(一)加快特色基地建设,着力培育主导产业

要围绕区域特色和主导产业,加快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调整优化农业结构,着力谋划打造“四区两园”,即优质小麦产业区、特色果品产业区、四大怀药产业区、食用菌产业区、万亩韭菜现代农业产业园、优质花生加工产业园。同时要进一步加大对特色优势农产品和优势产区的投资力度,引导龙头企业和农民发展特色农业,培育具有市场竞争力的特色主导产业。

(二)育大育强农业龙头企业,提高龙头带动能力

要鼓励有竞争优势的农产品加工企业,通过联合、兼并、重组等途径,提高企业规模化经营、专业化生产水平,加速培育一批产业关联度大、技术水平高、带动能力强的农业龙头企业。要进一步完善利益联结机制,鼓励和引导农业龙头企业与基地和农户建立产销合作关系的利益联结机制,建立形成“风险共担、利益均沾”的利益共同体。

(三)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

要进一步优化合作社发展环境,争取在财政、税收、信贷、用地、用电等方面创造条件,支持合作社项目建设,促进合作社的快速健康发展。要加强政策、技术、信息等服务,通过在合作社组织实施测土配方施肥、构建公共植保体系等项目,把合作社制度引入到农业生产各领域和各环节,进一步提高农民专业合作社对基地农户和发展现代农业的示范带动能力。要积极引导合作社制定和实施生产技术规程和产品质量标准,鼓励和支持合作社创建和营销品牌,全面提升合作社的竞争力。

(四)加快推进农业标准化,不断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

要按照国际市场标准的要求,制定发布一系列与国际接轨的农产品质量标准和技术规范,形成健全的农业质量标准体系,使产前、产中、产后的每一个环节都有标准可循。要加大品牌培育和宣传力度,引导各类经营主体积极开展各类认证和品牌展示、推广工作,强化创牌意识,注重品牌运作,努力争创省级、国家级名牌产品、著名(驰名)商标,不断提高孟州市农产品的市场知名度和竞争力。要鼓励各类经营主体积极推进绿色食品、有机食品、HACCPGAP认证,不断提高农产品质量与信誉。要继续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管理制度、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发布管理制度等,建立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制度,切实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能力。

(五)加快农业科技创新,提高农产品加工业的科技含量

要加快技术改造步伐,鼓励企业积极引进国内外先进适用技术和装备,提高企业生产的技术水平。要加大对农产品加工业的技改投入,对农业龙头企业的技改项目和先进设备的引进和更新,要给予一定贴息扶持。要鼓励企业加大投入,开发和运用高新技术与先进适用技术,保证企业用于研发的经费逐年有适当增长,积极开发“名、优、特、新”农产品的同时,运用现代技术改造传统农产品,提高其附加值。要鼓励有条件的农业龙头企业组建各类科研机构,集中各类科研力量开展关键技术攻关,加快科研成果转化。

三、壮大现代农业产业助力孟州乡村振兴

产业兴则百业兴。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引导更多的资本、技术、劳动力等要素流向乡村,实现农业转型升级,对于我市落实乡村振兴战略部署,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繁荣具有重要意义。为此,我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工作部署,围绕主题教育坚持“守初心、担使命,找差距、抓落实”的总要求,通过深入调研,了解我市现代农业产业的现状,找出问题、转变作风、补足短板,确保乡村振兴工作取得实效。

【调研成果】

一、农业产业化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农业产业化是发展现代农业的根本途径和重要标志,一个地区产业化发展水平越高,现代农业发展就越快。新形势下,现代农业发展对农业现代化经营也有新的要求。

(一)农业产业化发展要树立新发展理念

农业产业化已经成为引领现代农业发展的基本经营机制。新形势下,深化农业产业化经营必须围绕现代农业发展要求,树立四大理念。

1.树立大产业理念

城乡生产要素相互流动,农业功能不断拓展,农业形成交融发展格局,这就要求必须把农业产业置于整个产业系统发展之中,不断延长农业产业链条,充分认识农业产业化在整个结构调整和发展中的基础地位和作用,从传统的以产品为中心的基础和效益功能,拓展到生态功能和文化传承功能。

2.树立一体化理念

以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为主要形式,大力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以利于延伸拓宽农民在农业产业发展中的参与度,纵向上使农民能够参与产业的产前、产中、产后各个链条,横向上使农民能够参与各个产业领域。

3.树立外向型、质量型发展理念

要用超前、发展的眼光积极探索、研究农业产业化发展规律,走外向型、质量型产业发展路子,发展无公害产品、绿色产品和有机农产品,培育做大品牌产品和品牌企业,提升农业整体效益和竞争力。

4.树立可持续发展理念

挖掘和保护传统农业的生态功能,运用现代科技手段进行提升改造,创新生态农业发展模式,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二)农业产业化发展要解决规模化经营问题

建立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基础上的家—户分散经营,目前已难以适应现代农业对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的要求,成为制约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综合生产能力提高的关键因素。“小生产”与“大市场”矛盾的焦点在于土地问题。如何破解这一问题,一方面要通过建立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将一家一户分散经营集合起来;另一方面要加强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和服务,健全流转市场,充分认识和把握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物权性质,通过探索建立土地流转模式,在群众依法自愿的基础上进行土地有偿流转,实现土地的规模集约经营。

(三)农业产业化发展要建立村企互动新机制

农业龙头企业在农业产业化发展中居于主导地位,农民是农业产业化发展的重要参与者和主体力量。在建设新农村、发展现代农业的背景下,二者不能孤立发展,应按照城乡统筹、产业重组、资源优化配置的要求,在加快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同时,积极探索土地合作、利益联结、社会化的村企互动机制。

二、我市现代农业产业发展现状

(一)产业结构特色明显

根据孟州实际,实施种植业结构调整计划,大力发展特色农业、高效农业。全市重点规划和培育了高标准粮食示范区、畜牧业产业集聚区、玉米深加工示范区、观光休闲农业示范区等“四区九大基地”,引领支持蔬菜、果林花卉、中药怀药、畜牧水产、传统种植等产业发展。孟州市目前花生种植13.8万亩,其中高油酸优质花生种植1500亩;怀地黄种植2.8万亩,怀山药0.9万亩,其它中药材0.5万亩;各类瓜、菜种植面积3.2万亩;林果1.5万亩;韭菜1.1万亩。全市共有各类畜禽养殖场户 10173余个,其中生猪养殖场户717 余个,牛养殖场户339 余个,羊养殖场户1323余个,禽类养殖场户5575余个。生猪存栏3.29 万头;牛存栏0.80万头(其中肉牛存栏 0.64万头);羊存栏3.62万只;家禽存栏216.90万只。千头猪场2个,百头牛场15个,百只羊场 83 个,万只蛋鸡场 10个,万只肉鸡场36个,千只鸭场90 个,千只兔场21个。猪、羊、牛良种覆盖率分别达到98.9%98.5%97.8%77.1%70%以上。

(二)产业集群不断壮大

通过近年来的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我市重点以示范园区、基地和产业集群建设为引领,培育高效农业、品牌农业和特色农业,倡导农业服务社会化、专业化,取得显著成效,农业产业化初具规模。目前重点培育的农业产业化集群有玉米、面品、肉品、饮品、人造板等五大类9个农业产业化集群。其中,玉米集群4个、面集群1个、人造板集群1个、肉品集群2个、饮品集群1个。华兴玉米农业产业化集群荣获省政府授牌,培育成熟省级农业产业化联合体1家(孟州市华兴玉米深加工产业化联合体)。全市农产品加工企业已达200余家,解决3500余人就业,辐射带动农户6.1万户,2018年销售收入44.2亿元。

(三)基础设施基本齐全

引沁渠、十九座中小水库、蓄水池、排灌、喷灌等水利设施基本齐全,田间道路纵横交错,电网通达,全市平原、滩区地埋管道面积25万亩,可以满足农业生产需要;滴灌、喷灌等节水灌溉水利设施推广面积5万亩。

(四)新型主体发展迅速

我市现有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1,其中省级6家、焦作市级15家;农民专业合作社616,涉及种、养、加及供销服务等众多领域,取得焦作市级以上示范社认定19,其中国家级4家、省级示范社4家;家庭农场84家。诸如此类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吸引了众多高科技人才,接收了许许多多有知识有文化的新型农民,提高了农业现代化管理水平。

(五)服务水平不断提高

我市616家专业合作社的建立和其他农业技术、农资等服务队伍的形成,为“三农”提供了较为全面的社会化服务,专业化水平进一步提高,成为新型农业的“三产”服务队。如孟州市禾安农机专业合作社、孟州市邦园植保、孟州市黄河蔬菜专业合作社等农业经营主体根据生产需要成立机防队,用无人机对农作物进行病虫害防治,常年防治面积达到18万亩左右。

(六)休闲农业势头正猛

孟州市依托现有的旅游资源,不断开发休闲旅游项目。市政府近几年对“老家莫沟”的规划和建设,积极探索出“村庄就地改造”的新路子,把莫沟建设成为宜居宜业、休闲旅游、生态观光为一体的南太行特色窑洞宜居小镇,年参观游客可达到了20万人次,2016年荣获“中国美丽休闲乡村”荣誉。莫沟村的发展带动了西部岭区休闲农业的快速发展;古周城、耿沟村、源沟村等村也利用当地有利的自然条件开辟活动场所,提供设施,招揽游客,增加农民收入;旅游活动内容除了游览风景外,还有林间狩猎、水面垂钓、采摘果实等农事活动。

(七)“三变”改革开局良好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要通过改革创新,让贫困地区的土地、劳动力、资产、自然风光等要素活起来,让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让绿水青山变金山银山。”我市根据要求,积极探索开展“三变”改革工作;“三变”的基础是“资源变资产”,资源就是原生态的东西,不挣钱,资产就是可以创造财富的财富,农村有许多闲置的资源,只要把它们分别整合起来,综合利用,就能创造更多财富,否则农民端着金饭碗没饭吃;“三变”的重点是“资金变股金”,资源变成资本之后,只有把它变成可以量化、可以交易的股份,才能在流动中保值增值;“三变”的核心是“农民变股东”,只有让农民包括贫困户都持有股份,家家有资本、户户成股东、年年有分红,才能共同富裕。929日,我市源沟村、汤庙村、柴河村、苏庄村4个试点村举行了五大股份合作社成立暨揭牌仪式,标志着我市三变改革有了新的突破。

三、制约我市现代农业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虽然我市的现代农业产业发展有了长足的发展,但是,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是显而易见的,现代农业靠天吃饭的状况,产业的低、小、散状况,粗放的经营方式状况,无序发展的状况还没有改变。

(一)农业资金投入不足

近年来,中央在增加农业投入方面作出了一系列重大部署,加上市县逐年增加的投资,农业投入不足的矛盾得到很大缓解。但从发展现代农业的需要看,农业投入仍然严重不足。一是投资者的投资信心不足。投资农业既要承担气候、环境等自然风险,又要承担市场销售风险,市场竞争力不强。二是农村经济缺乏金融支持。农民除在农行、信用社获得小额贷款外,在其他机构很难获得金融支持。一些涉农企业由于无资产抵押,也很难获得银行货款。三是无持续资金注入。示范园区、农业基地、农业新型经营体需要的水电路、仓储、休养医养等基建配套设施,所需资金总量较多,缺口还较大;许多农业公司、项目或经营体出现了多年的设施落后和匮乏现象。

(二)土地问题制约发展

一是农业配套设施用地很难落实,部分种粮大户及合作社无法落实配套用地,建设农机仓库及烘干场所等功能设施。如三联种植合作社遇到国道建设需要搬迁占用土地的问题;鸿基农牧公司的土地置换问题等。二是土地流转服务体系还存在着诸多的困难和问题,我市目前一家一户分散经营的、缺少劳力和老弱病残经营的、一些外出打工户分散租种的土地等,仍占有40%左右,部分农民担心土地流转会改变土地承包政策,难以实现集中连片流转,土地分散的现状严重制约着现代农业发展进程。

(三)产业化进程比较缓慢

从产业结构上看,农业规模化以从事种、养殖业等初级原料生产为主,我市农业产业化整体规模不大、层次不高。在产业化带动农民增收方面,各农民专业合作社经营整体效益不高。全市从事农产品加工的企业数量虽多,但布局不合理,发展不平衡,整体水平较低。同时在加工中存在着加工初级产品、传统产品、低档次产品多,精深加工产品、高科技产品、名牌产品少等问题,产品缺乏市场竞争力。农村主导产业不突出,产业化程度较低。

(四)科技支撑力不足

一是农业科技人员严重缺乏。部分乡镇农技部门名存实亡,仅有的农技人员往往身兼数职,无法全身心投入农村技术推广工作,工作效能受到很大制约。二是现有的专技人员能力有限。大多数从事粮油生产等技术指导,对新发展的以品牌产品、设施农业、果品花卉为主的现代高效农业技术掌握不够。

四、推进我市现代农业产业发展的几点建议

农业产业化是现代农业发展的目标,是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根本途径,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推进和谐社会建设的必由之路,更是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抓手。当前,我市农业产业化正处于加快发展的关键时期,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我市经济高质量发展。因此,必须创新发展模式,全力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步伐。

五、加快我市现代化农业发展的举措

(一)多措并举,健全现代农业投入机制

为现代农业发展提供政策保障,在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农业设施配套用地、融资、政策扶持等方面,要突破一些政策约束,使投资者有信心、干部有信心,农民有信心。一是增加我市财政投入。要保证对农业投入的增长幅度,加大对农田、水利等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增强农业发展后劲。二是千方百计多渠道争取资金。要探索整合财政支农资金方式,统筹安排使用支农资金,围绕发展主导产业进行整合,通过资金整合,既有利于集中财力办大事,也有利于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作用。三是拓宽农业投入来源渠道。建议政府出台更为灵活的贷款担保政策,尤其是有利于放活用活短期资金的政策;银行要根据不同行业特点制订不同的信贷政策,如根据农业经营的短期性、资金使用的低额度特点,制订不同的质押办法,以图解决农业经营主体的资金困难问题;优化农村投资环境,吸引民间资本更多地投向农业;加快发展农业保险,政策性保险与商业保险相结合,健全农业再保险体系。

(二)政策支持,助力现代农业产业发展

在政策层面落实并支持我市重点农业产业的发展。如支持建设现代化种子加工中心和配送体系,提高种子生产加工能力和服务水平;支持种子企业建立健全新品种试验示范体系、市场营销体系和技术服务体系;鼓励具备种子生产经营资质企业培育、引进、推广优质产品品种,建立种子基地;持续加大对我市农产品“三品一标”基地和产品政策的支持;完善对农业规模化经营主体流转土地的奖励措施;农业公司基建用地,要根据实际,特殊情况特殊对待,着力消除制约因素,加快我市现代农业建设步伐。

(三)龙头带动,提高农业产业化和规模化经营水平

一是扶持龙头企业发展。按照扶优、扶大、扶强的原则,选择一批经营水平好、经济效益高、辐射带动能力强的龙头企业予以重点扶持;引导龙头企业采取兼并、重组、参股、收购等方式,组建大型企业集团,支持龙头企业跨区域经营,提升产品研发、精深加工技术水平和装备能力;鼓励龙头企业采取参股、合作等方式,与农户建立紧密型利益联结关系。二是重视品牌培育。目前我市有3个绿色食品和4个无公害农产品获得农业部认证。要进一步创优新产品,培育新品牌;进一步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竟争力。三是抓好创新。一方面重视农业人员的技术培训,加强龙头企业的专业培训;另一方面引进农业高技术人才,加速优良品种的推广应用,大力开发优质高效技术,提高龙头企业的科技含量,加速现代农业发展步伐。

(四)完善体系,着力推进农业生产标准化

要以发展“三品”为重点,大力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全面提高农产品质量,倾力打造名优品牌,创响“质量农业”,切实增强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加强农产品生产标准体系的推广应用,以生产环节为突破口,创建一批标准化生产基地,创建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品牌,进一步促进区域优势产业占领和开拓市场。孟香果蔬合作社和三联种植合作社,都在扩大规模生产,建议安排专人帮扶。

(五)拓宽渠道,着力推进农业市场化

推进农业现代化,必须转变经营理念,加大市场开拓力度,培育和建设市场体系,畅通农产品销售渠道。一要努力适应市场需求,改变只顾生产,不重市场的现状;二要注重市场体系建设,要建设一批配套设施完善,功能完备、运作规范的农产品批发市场、专业市场和综合市场;三要培育流通主体,重点培育带动力强、带动面广的流通企业,特别是农产品加工型企业,注重发挥“双带”作用;四要形成多元化格局,支持农产品流通大户、农村致富种养能手、农民经纪人参与市场流通建设。

(六)勇于探索,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鼓励农村产业融合多模式并存发展,推进种养结合型、链条延伸型、农业功能拓展型、技术渗透型和复合型融合发展,引导农村产业空间有机融合,促进农产品加工业和休闲农业等集群化发展。增强经营主体推进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能力,支持新型经营主体发展壮大,提高农户参与农村产业融合的能力,引导不同类型经营主体分工协作、优势互补。当前,要特别注重发展乡村休闲旅游产业。随着农业生态、旅游价值的不断凸显,以及消费需求多元化、个性化趋势的增强,“农家乐”、“休闲农业”、“文化农庄”等乡村休闲旅游逐渐成为旅游业发展的一大亮点。积极发展特色村寨民俗游、现代农业园区游、农家乐等多种旅游形式,将休闲养生、科普教育、康体运动等新元素融入其中,不断丰富乡村旅游业态和旅游产品。

乡村振兴已全面展开,工作任务繁重、难度系数更高,需要我们不断提升做好新时代“三农”工作的能力水平,埋头苦干、勇毅前行,高质量完成好中央一号文件和省里提出的目标任务,奋力开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工作新局面,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实践感悟】

在这个炎炎的夏日,我们来到绿树成荫的乡村,见识到了优美的风景,也体会到了乡村人民的热情。我们去到田间看到辛勤劳作的农民伯伯他们脸上洋溢着笑容,汗水滴落在土地上,他们的眼中满满的是对美好生活的期待与满足。

看到农村这些崭新的变化和农村人民不断提高的生活质量,越发的让我体会到了共同富裕的真谛,在都市变得越来越繁华的同时,乡村也在大踏步的前进。

当然这些喜人的成果发展,不仅仅来源于农村人民不懈的努力奋斗,同时也来源于所有基层工作者们的默默付出。

在此期间我们看到了许多基层工作者忙碌的身影。或是在旧房改造的空地上、或是在旧路翻新的路边、又或是每日辛勤监测田间机器的小房子里。透过所有正在努力奔跑的人,我似乎又看到了乡村更美好的未来。

经过这次调研,我们不仅见识到了乡村喜人的发展,也同时意识到了党对我们的领导是多么的重要,乡村振兴不仅是脱贫攻坚成果巩固的战略部署,更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基础,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必然选择。

坚持中国共产党是领导我们事业发展的核心,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强有力的政治保障,是乡村振兴战略成功的关键。只要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才能更加繁荣富强!

—— 保险2128乌欣彤

农村七八月的炎热抵挡不住勤劳的人民对美丽乡村的向往,也挡不住我们去探寻美丽乡村背后的故事。

只有亲身经历过,才懂得建设祖国的不易。每一次和“大叔”“大妈”们的交谈,都让我们深深的感受到孟州老百姓的淳朴和勤劳。在这次社会调研行动中,最让我印象深刻的就是在源沟村干农活的大爷大妈。在跟他们交谈的过程中我们得知:源沟村这个以前很不起眼的小乡村从2012年以来,坚持向着美丽乡村发展,建设了多个农业特色地区和红色革命纪念基地,成功逆袭成为孟州市最具特色的乡村之一。当我们提议要帮助大爷大妈干农活时,他们都严词拒绝。嘴里念叨最多的就是:我们老一辈帮你们做的也就锄锄地种种田这么多了,以后还得你们大学生来带领俺们发展哩,你们都是村子未来的希望啊!趁着我们还能出力,让我们赶紧干吧。这些话让我深受感动,不光是处于村民们的热情和淳朴,更多的却是那颗深藏于心的对于美好生活的那份追求,还有老一辈人对后辈们的亲切和疼爱。这才是建设祖国最重要的。

一个人的热情往往只是热情,但是几十人、上百人、上千人的热情往往能干出一番事业,而全国老百姓对美丽乡村的热情呢?众人拾柴火焰高。只有大家力往一处使,劲儿向一处搁,才能在美丽乡村建设的路上越走越远;只有每个人都在党的领导下,才能把国家建设的更加富强!

—— 保险2128王新宇

【实践活动照片】

2022.7.24下午老王小乌实践团在莫沟村调查乡村建设经费数量以及来源

2022.7.25下午农村直播基地的村民在给老王小乌实践团解答疑惑

2022.7.26上午老王小乌实践团正在顺涧村村口

2022.7.28上午老王小乌实践团正在对田园风光的采集

2022.7.27下午老王小乌实践团坚信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学院电话:0431-84539122地址:吉林省长春市净月大街3699号

 吉公网安备 22017202000216号 备案号:吉ICP备10200631号-2

学院微信公众平台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净月大街3699号
吉林财经大学共青团吉林财经大学委员会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