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财经大学金融学院暑期社会实践“乡村振兴促成团”特辑——调研报告(二十二)
--共青团吉林财经大学委员会
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 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贯彻落实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引导和帮助广大青年学生上好与现实相结合的“大思政课”,在社会课堂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坚定信念听党话、跟党走,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根据共青团中央、共青团吉林省委的文件精神,结合疫情防控常态化要求,我校扎实开展 2022 年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调研综述】
为响应 2022 年全国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的号召,团队覃祎、王荣宇、吉超然三人,前往河北省石家庄市西柏坡红色旅游景区进行有关红色旅游与乡村振兴的实践调研活动,走进景区周边村庄进行走访调查,与景区周边的村民进行深入交流。根据实地调研考察和探讨交流,结合相关成功案例和材料,我们了解到村民在红色乡村旅游方面遇到的问题,并给出了我们的意见和建议。
让红色旅游的红利切实助力乡村振兴
覃祎 ,王荣宇 ,吉超然
摘要:自红色旅游概念提出后,我国的红色旅游行业发展迅猛,已成为当前国内旅游产品之一,在十九大乡村振兴战略提出后,我国结合地方实际,将乡村振兴和红色旅游联系起来,带动周边居民加入红色产业,实现共奔富裕路的目标。目前西柏坡红色旅游依托历史底蕴,每年接待国内大量游客,发展日趋完善,较好的带动和引领周围居民加入红色产业中,让周边居民共同分享红色乡村旅游的红利。调研过程中,我们发现西柏坡红色旅游蓬勃发展的同时,同样存在着一些问题,如内涵不够丰富,设施与设备不完善,产品单一,整合力度不够,产业链条较短等。根据调研过程中发现的问题,提出了提高内涵、完善设施、重视资源综合开发项目整合、风险控制以及市场宣传、拉长产业链条的解决方案,更好推动红色旅游助力乡村振兴的进程。
关键词:乡村振兴;乡村旅游;红色旅游;青年助力乡村发展
一、背景
2017年,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了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坚持党管农村工作,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持农民主体地位,坚持乡村全面振兴,坚持城乡融合发展,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持因地制宜、循序渐进。”对于如何实现乡村振兴,实现乡村振兴由输血到造血,不光需要大力扶持第二产业,同样可以从第三产业入手,帮助老百姓们提高收入,过上富足生活。西柏坡作为曾经的中共中央所在地,拥有良好的历史文化背景和红色教育意义,可以通过进一步发展红色旅游,带动西柏坡四周居民加入旅游产业建设,分享红色旅游带来的红利,实现乡村振兴。
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主 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我们团队响应吉林财经大学金融学院的号召,积极参加2022年全国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赴河北省石家庄市西柏坡景区开展旅游对乡村振兴的促进作用实践调查活动,与村民们交流在红色旅游的帮助下,大家生活发生的变化,并根据我们所学的知识,为村民们在乡村振兴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
红色旅游作为一种新兴的专项旅游 活动形 式和产品类型是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中后期 才逐步 发展起来的。自红色旅游概念提出后,我国的红色旅游行业发展迅猛,已成为当前国内旅游产品之一,在十九大乡村振兴战略提出后,我国结合地方实际,将乡村振兴和红色旅 游联系起来,带动周边居民加入红色产业,实现共奔富裕路的目标。在全国大力开发红色旅 游的浪潮中,西柏坡作为新中国成立的关键战略指挥部,其红色旅游产业也取得了长足的发 展。虽然西柏坡作为全国最早一批建立起来的红色旅游地,但在红色旅游开发过程中同样存 在不少困难和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困难和问题,对于促进红色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实现红 色旅游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带动四周村民致富,推动西柏坡第三产业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实践过程
7月24日,我们从石家庄市区经过2个多小时的颠簸,来到了位于河北省石家庄市平山县的西柏坡镇。西柏坡镇,位于平山县的中部,东与苏家庄乡接壤,南邻岗南水库、西柏 坡纪念馆,西与下槐镇为邻,北接孟家庄镇。常住人口6554人,从业人员人4341,二三产从业人员1428人。总面积约29.4平方公里,这里的山很多,可以说是开门见山。人均耕地0.35亩。
柏坡景区可供参观的景点包括西柏坡中共中央旧址、西柏坡纪念馆、西柏坡石刻园、国家安全教育馆、五大书记铜铸像、西柏坡纪念碑、西柏坡青少年文明园等,已形成一个完整 的、多层次的爱国主义教育体系。除景区繁华热闹以外,周围乡村盘踞在山坡,矮矮的房子, 窄窄的马路,这是一个娴静的乡镇。在参观了景区后,我们来到西柏坡景点周边的村庄,对周围进行一系列走访,熟悉了镇容镇貌,镇的一些基本情况,询问乡村振兴政策的具体落实程度,询问特色文旅对扶贫工作的影响程度,进村入户与村委会、村民进行交流,并且根据交流过程中村民们反映出来的问题,提出了我们团队的一些意见建议。团队对陈嘉峪村、盖家峪村、韩家峪村、讲里村进行了深入走访。
团队在陈嘉峪村支部委员会,与在值班室值班的副支书进行交流,主要询问村内常住人 口年龄层、村内劳动力就业情况,在知晓劳动力均在景区就业后,就销售物品、年收入问题进行交流。副支书表示:红色文旅对扶贫工作的帮助极大,全村利用红色景点创业创收、修路搭桥,村支书带领我们参观因红色景点创收的三家新修的小洋房。随后我们到正在营业的景区小店,同店主夫妇进行交流,夫妇二人为盖家峪村人,四年前放弃在外务工回到西柏坡镇通过村政府包下位于景区门口的店面,四年的妥善经营使二人愈发认可红色文旅对扶贫的帮助。在梁家沟村,我们了解到,村党支部派出学习考察队伍外出学习旅游服务相关知识,通过外出学习逐步引导村民成立了平山县第一家乡村旅游专业合作社,为多元化发展乡村旅游提供组织保障 , 并先后30多次组织村民外出考察精品民宿,学习人家的服务,村里三家示范户带头改造自家民宿标准,每家还得到了村里3万元的奖励 。随后我队来到韩家峪村,在村口遇到四五位骑着电动车刚从县城返回的女士,就西柏坡红色文旅对家庭帮助的具体情况进行交流,她们表示,最大的帮助就是家里在景区包下摊位后便将地租给村委会统一种植苹果树,这样家里就有了两份收入,大大改善生活状况。
据团队的调查,西柏坡附近居民的收入来源除了传统的农产品生产销售外,有部分居民参加到了红色旅游的产业之中,他们有些进入景区从事工作人员的工作,有些在景区四周经营民宿、餐饮饭店,也有部分居民通过手工制造一些工艺品进行售卖。通过加入西柏坡的红色旅游产业,村民们改变了以往外出务工的情况,回到家乡参与建设红色旅游产业,他们的生活都得到了极大改善。
根据县内有关数据调查显示,平山县根据乡村振兴战略发展需要,成立了旅游发展推进委 员会,统筹得天独厚的红色旅游资源和贫困分 布状况,依托全县11家国家4A级以上旅游景区,确定了未来全域旅游发展规划,谋划实施了230公里“快旅慢游”大环线,努力打造“一核引领、两带串联、三网覆盖、四区联动”的全域红色乡村特色旅游格局。
以乡村振兴为引领,红色旅游为支撑,推动脱贫致富与红色旅游产业融合。旅游景区、乡村旅游与周边贫困区的发展,天然具有共生关系。近年来平山线坚持以乡村振兴战略为引 领,按照“景区带动、景村共建、乡村振兴”的思路,探索建立“旅游景区+龙头企业+合作社+贫困户”等模式,采取典型引领,持续协同发展,培育了李家庄、梁家沟、沕沕水、拦道石等50 个特色旅游示范村,以及西柏坡红旅小镇、泓润庄园、红崖古镇、黄金本寨、王家坪林家僻舍、苍鹭峰观鸟等众多餐饮购物、休闲民宿、民俗体验、农事参与、科普教育等新业态,全县发展农家乐600多家、农林采摘园30多处、旅游购物商店300多家,全县旅游从业人员达到 8万余人。景区和乡村旅游点周边区域初步实现了农村变景点、民居变客栈、 村民变老板、农产品变旅游商品的目标,吸引了省内外大量游客。
2018年当年开工建设、当年营业的西柏坡红旅小镇,除承接西柏坡纪念馆景区的停车、 购物、餐饮、游客服务等功能外,还直接向梁家沟、陈家峪、东柏坡、西柏坡等当地农村提 供就业岗位160多个。
通过旅游产业精准扶贫,鼓励贫困户发展乡村游、农家乐、手工作坊等致富产业,让一大部分农民变身服务员、售货员、司机、厨师,甚至项目老板。共带动全县209个村8700多个贫困户、2万多名贫困人口稳定增收,涌现出了驼梁景村共建、红崖谷“五统一分”、 北冶乡全域旅游拉动、红旅小镇就业带动等脱贫致富典型。
三、实践调研中发现的问题
(一)内涵不够丰富
目前西柏坡周围村镇以耕种及旅游业为经济的主要来源,现今在红色旅游迅猛发展的时期,西柏坡当地响应能力稍显薄弱,主要景点及周围产业未进行相应升级,出现参观游客覆 盖面不够广泛,对红色旅游的认知仍浮于表面,主要以公司爱国教育、民众自发参观、革命老区景观为主营项目,项目单一,在同类型景区中缺乏竞争力。对本地区革命老区的特色掌握不到位,红旅融入教育目的但仍停留在教育青年,缅怀历史的层次,目的单一在发展上出现内涵不够丰富问题。
(二)设施与设备不完善
西柏坡革命老地根植红色特区,以红色旅游为特色,围绕西柏坡精神和国家政策制定计划发展。近年来已取得较大成效。现今西柏坡革命老地商业化进程稳步推进,目前景区主要项目有西柏坡纪念馆、西柏坡纪念碑以及西柏坡中共中央旧址。在此次实地走访中发现目前景区及周围仍存在设施设备不完善情况。景区占地16440平方米,面积较大,景区内缺乏相应的代步交通工具游览较为不便。其次革命老区的参观离不开讲解员讲解老区背后的历史,以此来教育、警戒后生。在此次调研中发现景区内讲解员配备较少在旅游旺季较为稀缺。最后老区地址离市区较远,附近食宿环境还需有关部门规划改造目前环境仍存在问题。
(三)产品单一
西柏坡所处平山县村民,依靠老区打造红色旅游项目,成效显著,但目前仍存在老区产品单一问题,目前老区统筹得天独厚的红色旅游资源和贫困分布状况统筹全县11家国家4A级以上旅游景区,谋划实施230公里“快旅漫游”大环线,以景区游览、休闲民俗、民俗体验、农事参与、科普教育发展,存在景区产品单一,与其他景区内容同质化,可替代性较强问题。在科技、互联网发展中没有依托科技进行产业升级,开发新产品,吸引游客,做到可持续发展。
(四)整合力度不够
平山县致力于红色旅游资源开发,但是在开发过程中仍存在整合力度不够的问题。经走 访,西柏坡红色档案征集中仍有不够完整情况。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时期产生了大量后红色档 案,其中蕴含的红色精神在红旅教育中的意义不可或缺目前仍需要投入更多精力,此外平山 县致力于打造“快旅漫游”旅游模式,在景区特点和资源整合方面仍需进行进一步详细规划。景点周边的配套设施比较分散,有些游客在参观的旅途中难以获取周边的配套设施的相关服 务,从而没能获得更好的服务感受。
(五)产业链条较短
柏坡的旅游目前主要以参观型为主,大部分景点免费,在景区参观后,大多游客不会选择在附近过夜,大部分游客停留时间不到3小时。客流量很大,但是有效客源少,产业链条短,旅游消费对经济的拉动作用还不够明显。
四、问题的解决途径与建议
(一)提高内涵
70多年过去了,革命精神薪火相传,勤劳勇敢的西柏坡百姓艰苦奋斗,用他们的努力探寻着致富路,谱写了新时代的“西柏坡精神”。如今,昔日的贫瘠小山村成为全国著名的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红色旅游特色小镇,每年接待超过500万名游客在此重温革命历史。但是也存在着内涵不够丰富的问题,因此为了西柏坡革命老区的可持续发展,我们应提高内涵。革命老区不仅代表着过去式,革命前辈们凭着一腔热血搞革命在此形成“西柏坡精神”带领人民取得革命胜利,同时革命老区也蕴含着未来式,在此重温历史的青年才俊们,代表着中国发展的中坚力量,在体会先辈们不易的同时,要让游客们增长主人翁意识,让红色档案活起来,走进每一位游客的心中。
(二)完善设施
景区的设施关乎着游客的游览体验,我们要做到能吸引游客,能留住游客。摒弃“一锤子买卖”的偏激思想,让游客能再次走入景区。做到这一点景区良好的配套建设必不可少,近年来景区注重科技的利用引进了智能导览服务,让游客们不仅局限于讲解员的讲解,提升了游览体验,但是景区内仍有设施缺陷。景区面积较大,仅通过步行完整的参观对游客们是一种挑战,大大降低了游客的体验,景区可以招标引进摆渡车直达重要场景,便利游客。同时景区的无障碍设施仍需扩展,对于残障、听障等人群仍有不便。设施完善后更有利于吸引留住游客,做到景区的高质量发展。
(三)重视资源综合开发
近年来西柏坡旅游圈依靠红色旅游产业带动经济发展成效显著,截至目前,西柏坡旅游市场主体200余个,800多户2700人主要收入来源于旅游服务业。2021年全镇农村居民人均年收入达到18600元,同比去年增长6000元。为了城镇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要求城镇立足红色旅游优势同时重视资源开发,延长产业链按照“景区带动、景村共建、乡村振兴”路,探索建立“旅游景区+龙头企业+ 合作社+ 贫困户”等模式,据调查目前平山县存有农家乐600多家、农林采摘园30多处、旅游购物商店300多家,未来平山县应根据目前发展思路拓展未开发资源的利用,促进乡村的新发展。与此同时,不仅局限于第三产业的发展时也要扶持农业,引进农业人才,因地制宜发展当地的种植业发展,结合电子商务将农产品销往全国各地,拓宽销售市场,让第二第三产业一齐发力,共同作用于经济增长,造福当地人民。
(四)项目整合、风险控制以及市场宣传
目前全县已培育了李家庄、梁家沟、沕沕水、拦道石等50个特色旅游示范村,以及西柏坡红旅小镇、泓润庄园、红崖古镇、黄金本寨、王家坪林家僻舍、苍鹭峰观鸟等众多餐饮 购物、休闲民宿、民俗体验、农事参与、科普教育等新业态。景区和乡村旅游点周边区域初 步实现了农村变景点、民居变客栈、村民变老板、农产品变旅游商品的目标,吸引了省内外 大量游客。为打造“一核引领、两带串联、三网覆盖、四区联动”的全域旅游大格局平山县应整合已有旅游资源,使各项目优势互补,勾稽结合。同时评估旅游产业链的市场风险、财务风险、管理风险以及风险资金推出风险保障景区风险可控,积极招商引标助力景区风貌完善。景区的发展离不开良好的宣传手段,摒弃传统明星推荐全渠道铺撒式宣传,创新宣传方式,传统媒体已不能满足需求,大众流媒体受众更广、成本更低廉。寻找引人共鸣的宣传方式,会取得更好成效。
(五)拉长产业链条
进一步打造好“红游柏坡”这一旅游品牌,发挥其对当地红色旅游龙头带动作用,通过创建红色旅游特色小镇,鼓励更多村民加入红色乡村特色旅游中去,延长西柏坡旅游的产业链条,将更多的游客留下来,感受红色旅游的魅力,更好拉动当地的经济发展,促进乡村振兴。
【实践感悟】
西柏坡对于中国革命史来说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几十年前西柏坡见证了新中国的成立,几十年后西柏坡同样哺育着这片土地,让这片土地上的人民,依靠红色旅游,实现乡村振兴。为响应共青团中央对青年学生开展“三下乡”活动的号召,我们团队来到西柏坡红色旅游景 区,与乡亲们共同探讨如何更好依靠红色旅游的平台,实现乡村的振兴,为乡村振兴战略的 实现贡献出一份属于青年人的力量。
在我们与村民探访的过程中,我们来到了村里开办的第一家民宿,让我们没想到的是这 家民宿的主人是一位北漂归乡的姐姐开办的,她辞去了大都市白领的工作,回到家乡,在村里办起了第一家民宿,整齐有序的房屋内整齐干净,房间的摆设沿用了许多传统的元素,木质的围栏与稻草搭建的屋顶,让游客能够感受到乡村的静谧和谐,在这个乡村小院子看到了青年人在乡村红色旅游产业内的力量,更多的青年人们用自己在外工作的眼界和境界,走出了自己家乡的一条致富路,他们融入了乡村振兴的发展之中,在乡村中实现了自己人生的价 值。同时我们在交谈中还了解到,民宿老板姐姐在自己搞好自己的民宿产业之余,还把自己 的经营经验无偿地分享给同村的乡亲们。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之下他们村的旅游业直接带动本 村13户贫困户脱贫,间接带动周边200余户贫困人口持续稳定增收致富。
这次实践之旅我更加清楚的意识到,青年力量能够助推乡村振兴,是乡村振兴的生力军,是因为不同于老一辈专耕于面前的土地的思想,作为时代大潮弄潮儿的青年一代,我们拥有 更广阔的眼界,能够更快的抓住发展机遇,因此我们才更应该把自己的发展融入乡村振兴中去,在乡村的大舞台上带动家乡发展,实现自己的价值。
——金融学院覃祎
我们现在看到的,只是物质的风景,一定要看到人,你才能感受到“振兴”是什么意思。农村振兴大力推进,农村现代化转型之际,伴随着飘扬的党旗,我们开始了“三下乡”活动。
在活动中我队深入走访位于河北省石家庄市平山县的西柏坡,围绕西柏坡革命圣地旁的多个村庄展开调研。进入村庄映入眼帘的便是平坦的水泥道路,村子里的爷爷奶奶聚在一旁说着乡村里的家长里短,调研并未开始便将我拉入乡村的怀抱。
西柏坡相对于其他乡村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紧挨西柏坡革命老区,依靠红色旅游进行 转型,但是在商业化后的乡村仍保留着乡村的本味。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走 进大自然、走进农村寻找精神家园,是乡村旅游不可替代的重要价值。走访村中老伯,黝黑 且瘦小的身体无声地宣泄着谋生的困难,“足蒸暑土地,背灼炎天光”生动地描写了耕种的 艰苦,而老伯几乎一生都在耕种中度过。现在当我问到村中变化时,老伯浑浊的眼中发出光亮,自豪地向我们说起国家的政策优待,儿子儿媳不再外出务工,在景区开个小摊每年能攒下一两万,说到这老伯露出了幸福的笑容。
夜晚离开乡村,只见夜的香气弥漫在空中,织成了一个柔软的网,把所有的景物都罩在里面。一幅诗意栖居的生态画面,在我眼前徐徐展开。而在多年前,这还是人们心中一个了不起的心愿。翻天覆地变化的背后,是西柏坡人努力打造的“西柏坡模式”,以国家规划为纲,飘扬党旗为线,根植西柏坡地区相信乡村振兴的曙光即将到来!
——金融学院王荣宇
如果我们是现代人,就会否定昔日生活的意义;如果我们是怀旧的人,就会否认现代生活之美。在现代与昔日痕迹俱存的乡村,我感悟到乡村振兴的大旗高高飘扬。此次借“三下乡”活动的机会,我队深入探访位于河北省石家庄市平山县的西柏坡,走进位于西柏坡革命 圣地附近的多个村庄。
在我队下乡过程中,接触最多的就是说着方言的当地农民,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一位骑着 三轮车遛着家里唯一一只小猪的爷爷,他要去自家地里耕作,他站在土上,皮肤是土似的焦褐色的褶皱,坚硬的发黄的指甲像嵌在土里的石,只有衣物把他和土地区分开。他靠耕耘延续生命。他的血肉是含着士腥气的血肉,他的命运是黏连在土地上的命运。他说,感谢政府 去年在村里修的水泥路,他卖了家里的两头猪买了电三轮车,不用每天走二十来分钟到地里。他还说现在红色旅游越来越红火,他的儿子儿媳在景区支了小摊卖遮阳防暑物品和纪念物,家里一年能攒下两三万块钱,他觉得很幸福。
艾青歌颂大堰河,习近平总书记把农民脚下的泥土与他们的真情相联系,叶文洁在农村 的生活给了她心灵上的治愈。农民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是没有被世界的繁杂搅扰的纯洁的人们,他们就像士地一样坚实和纯粹。因为经济的落后,农民大多也少被纷乱的利益关系影响,但 在西柏坡,将红色文旅和扶贫结合,帮助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
——金融学院吉超然
【实践活动总结】
产业兴则乡村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不同于在任何资料上看到的 乡村的变化与发展,在此次实践中我们走进农村,坐下来与村民深入交流,我们收获了红色 旅游对乡村发展的最真切的感染和帮扶,了解他们的生活,感受村民们从红色旅游中切实得到的发展动力,并且研究和讨论了在红色旅游产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根据自己所学知识,归纳出我们的意见和建议。从实践一开始与村民交流时的拘谨,到后来逐渐熟络后的倾囊相授,我们在实践中收获了与人交流的方法和技巧,也收获了村民对我们的信任。
当然,除了收获到的活动成功,我们也必须承认,在实践过程中我们还有很多不足的地 方。由于理论与实践的差距和经验的缺乏,我们在实践过程中也遇到了很多问题,比如没有 预先与实践村庄的村委会取得联系,一些准备工作准备得还不够,与村民的交谈逻辑性不够 强等。但是我们相信,不是所有事情都会一帆风顺,有挫折有前进,在挫折中变得更加强大,是我们每个青年人生的必由之路。
青年是国家未来发展的主力军,是助力国家发展的生力军,也是乡村振兴发展必不可少的一员。乡村振兴,要汇聚广大青年的智慧、才情、汗水,乡村的发展就好比种子的生长,有蓄满养分,鼓足冲劲,才能破土而拔节。我们用己所能,帮助更多的村民更好的在红色旅游中谋发展,融入乡村振兴的大潮。通过本次三下乡实践,我们深刻感受到了乡村振兴战略对乡村发展的巨大贡献,洋溢在村民们脸上满足的笑容 ,对美好生活的期许和对卯足干劲向未来的冲劲。
贫困,是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所必须踏碎的山石;脱贫,是中华民族实现百年目标的 伟大事业。“咬定青山不放松,脚踏实地加油干,努力绘就乡村振兴的壮美画卷。”是习总书记对青年人的要求。
且明确的指示,亦是中华民族的复兴希冀。唯有壮志不移,初心不改,方以战贫之列,驶向中华盛世。就让我们青年学生踊跃加入乡村振兴的行列中,为乡村的振兴献上一份力量,边远地区的发展寄托一份热切的希望。愿祖国大地的每一寸土地,都可以为发展的春风所 吹拂;愿中华民族的每一条血脉,都可以为乡村振兴的努力注入一些新鲜的血液。我们相信,中国广大的乡村地区,必将会在我们的奋力拼搏之下,走向最终的繁荣,就好像是点亮那复 兴道路之中的点点繁星。
【实践照片】
2022年7月24日摄于盖家峪村村委会前
2022年7月24日摄于盖家峪村与赶猪村民合影
2022年7月24日摄于盖家峪村与农忙回来妇女交谈
2022年7月24日摄于盖家峪村进入村民家中走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