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财经大学管理科学与信息工程学院暑期社会实践“乡村振兴促成团”特辑——调研报告(十五)
--共青团吉林财经大学委员会
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 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贯彻落实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引导和帮助广大青年学生上好与现实相结合的“大思政课”,在社会课堂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坚定信念听党话、跟党走,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根据共青团中央、共青团吉林省委的文件精神,结合疫情防控常态化要求,我校扎实开展 2022 年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调研综述】
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努力成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以实际行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 100 周年,管理科学与信息工程学院积极开展了暑假三下乡活动。调研时间:2022年7月15日-2022年7月28日,调研地点:吉林省松原市宁江区镜湖街道,调研人员:左博文。调研对象:支教学生及家长。调研方式:支教、走访、问卷调查。主要成果:此次“三下乡”,通过支教的主要方式了解学生目前的学习状态及松原市部分区域目前的教育方式及教育现状。
关于松原市部分区域教育现状的调查研究
左博文
摘要:教育乃立国之本,只有通过教育才能培养出高素质人才。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乃是世纪之交我国教育的主旋律,是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主流方向。99年6月中央和国务院作出决定,强调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素质教育的实施,要通过加快教育发展,通过教育整体改革而进行。
关键词:教育;支教;教育振兴
一、调研概述
(一)研究背景
中国原始社会时期,“燧人之世,天下多水,故教民以渔”,“宓羲氏之世,天下多兽,故教民以猎”,这应该是教育的萌芽,到了奴隶社会时期,夏、商和西周都是推行奴隶贵族政治,垄断了文化教育,“学在府尹”,教育对象是贵族子弟,礼、乐、射、御、书、数等“六艺”,也是统治阶级成员应该掌握的知识技能,教育的社会目的是维持社会统治职能。到了春秋战国时期,中原动荡,群雄逐鹿,诸子百家争鸣,各种思想在这时产生。而诸子百家中每一家都开始广收门徒,其中最著名的孔子的弟子竟多达3000多人,此时的教育已经很正规化了,许多大家都提出了自家的教育主张,如儒家的“因材施教”“有教无类”,法家的“以法为教”等等。到了汉武帝时期,兴办学校,优而则仕,积极地进行儒家思想的教育和教化。“独尊儒术”的文教政策的确立,不仅促进了汉代教育的大发展,甚至于对整个中国封建社会的教育更是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乃至于现代的中国教育思想意识形态也是如此。自1997年恢复高考以来,它改变了无数人的命运。
现代教育的一百年改革发展历程及发展态势和我国社会主义教育50年的运行轨迹可以说都是世纪之交我国的教育背景。而与我国教育改革发展战略尤其相关的则是近几年我国所面对的国内外有关形势。党的十五大提出了科教兴国和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十五大以后,国家在科教兴国方面有两件大事:一是国务院同意科学院提出的国家创新体系;二是党中央召开全国技术创新大会,致力于提高整个社会和国家的技术创新能力。而与之相应的教育上也有两件大事:一是国务院批转了教育部的《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二是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召开改革开放以来的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专门颁布了《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而教育上这两件大事,正是基于以下一些背景:首先是知识经济和国家创新体系的提出。其次是把我国沉重的人口负担转化为人力资源的需要。第三是为了适应国际经济竞争而面临的挑战。第四是缩小我国与发达国家客观存在的教育差距的需要。第五是满足人民群众日益高涨的优质教育的需要。
正是上述的背景,才导致了我国近几年教育战略的大调整,才导致了我国这些年整个教育的令人惊异和令人鼓舞的变化。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乃是世纪之交我国教育的主旋律,是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主流方向。99年6月中央和国务院作出决定,强调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素质教育的实施,要通过加快教育发展,通过教育整体改革而进行。
(二)研究目的
转变教育思想,确立新的教育理念;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有了正确的教育思想,才能产生正确的教育行为。在社会的进步的同时,要改变以往的教育思想,与社会连接这样才能进步。通过开展教育研究,确立现代的办学理念和教育思想,掌握正确方法,措施、途径。
解决教育实践中的问题,提高科学育人、科学管理的水平;社会要求把学生培养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在教学的过程中,必然会遇到各种矛盾和问题 ,通过教学研究,促使人们自觉地钻研教育理论,运用理论去了解、分析、研究各种教育现象。
(三)研究方法
通过来到吉林省松原市宁江区,进行义务支教,在与学生及家长交流接触的过程中进而逐渐了解城市的教育方式,结合调研了解城市的教育现状。
二、教育的重要性
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要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这样才能与时俱进,不被社会所淘汰,学校教育不仅要加强对学生知识文化的教育,更要加强对学生思想品德身心健康的教育。教师作为一个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不仅仅是只会教书,更要会教人,叫他们如何尊师重道,教他们如何孝敬长辈,更要注重学生们的身心健康。作为教师,要为人师表,以身作则,才有说服力,学生才会以教师为模范。构建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单靠教师,学校是万万不行的,家庭社会一起来关注和支持教育问题方可,只有加强管理,多管齐下,形成一个有利干学生身心发展的健康环境,这样年轻一代才能茁壮成长起来。学生是未来的希望,我们的梦想寄托在着一代一代蓬勃朝气的生命里,我们国家的未来也寄托在这些学生身上,所以说教育乃是一个充满坎坷却光荣的任务。学生是教育的主体,如果学生没有兴趣读书,那么教育的意义就不复存在了,所以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还有积极的学习态度也是教育的重点。只有学生自己懂得学习的重要性,学习才能事半功倍,被逼着去学,往往是没有效率的。创造教育是教育的根本,创造教育的兴起是必然的,之所以能被人们所接受就是因为理念和基本特征反映了全面发展教育的本质特征。创造性活动是人自己主动思想和主观能动性所产生的新颖思想,是人们为了实现自我价值和成功所不断探索的精神境界。教育的先进理念就要有创新意识,国外的孩子往往知道一些非他们年龄层次所知道的事物,而我们中国却墨守成规,千篇一律,所导致中国的创新精神不及外国。创造教育就是要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和潜能,进而通过学生的自我创造成果去实现他们自己的自我价值。教育者往往忽视了创造性这个非智力因素的影响,然而,正是这个非智力因毒的才是学生们所需要的,致力干创新是一种辛苦的探索性活动,重要持之以恒的耐心还有坚毅的心理品质和无私地泰献精神,尤其是现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纸醉金迷,贪婪欲望无处不在,本着一颗清澈明净的心去创造去发现和探索这样才能获得成功。教育的重大突破是离不开创新的。
三、松原市民族教育现状
松原市是民族教育比较集中的地区。目前,全市民族学校共46 所。其中蒙古族中小学 44所、朝鲜族小学1所、回族小学1所,基本形成了比较完整的民族教育体系。全市少数民族学校在校学生1.7万多名,其中少数民族学生近4千名。以民语授课为主,加授汉语文(双语授课)学生近 500名,以汉语授课为主, 加授民语(加授蒙语)学生2600多名。全市民族学校的教师2100多人其中少数民族教师近900名,从事民族语文教学的教师130多名。
四、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教育资源分配问题
我国的基础教育阶段,实行从小学到初中九年义务教育,全国80%的学校由政府举办,近九成的学生在公立学校就读。但是幼儿园及职业学校以社会力量办学较多。目前义务教育水平的均等化程度,基本可以按照经济发展水平程度划分。从横向上看,东西部地区教育资源9分配不公,差距越来越大;从纵向上看,城乡教育两极化发展,各地区市、县和乡镇的教育实力又存在巨大的差异。一方面中西部地区没有足够的师资力量,没有标准的教育设施;另一方面东部地区教育资源过剩,通过奥数竞赛、文体特长生等手段削尖脑袋往名校里面钻。城乡二元化的存在限制了教育的均衡发展,世界上每个国家都存在着教育的非均衡发展问题,但是却都没有中国如此严重。
(二)教育经费来源问题
我国实行“谁举办,谁出钱”的教育运行机制,教育部办的学校由中央财政安排经费,各省和各地政府举办的学校由各自承担办学费用。义务教育的实施主要由县级政府承担。与其他国家相比较,我国教育支出占财政收入的比例还不足4%,直到2012年我国政府才首次实现财政性教育投入占GDP的4%,这也是相当低的水平。
(三)教育理念问题
教育观念的落后是教育体制的悲哀。教育重理论轻实践,重考试轻应用的现象比较严重。比如高考,目前我国的高考考试命题受教学大纲的局限,以“知识立意”为中心,轻能力培养,这就造成了学生死记硬背。而且地方政府严格得将学校划分成重点与非重点。从小学到高中,教育部门对学校考核的标准唯分数论,衡量的尺寸是初中考入了多少重点高中,高中考入了多少重点大学,通过这种“激励机制”来提高学校的知名度,来给教师发奖金,到最后形成恶性循环。学生没有掌握学习的技能,没有学会独立思考的方法,自然出现不了杰出的人才。更为重要的是,一旦进入大学,他们会发现书本上的知识与社会现实大相径庭,造成他们对金钱、对社会现实畸形的认识。如今,大学里陈旧的教学大纲启发学生的是功利主义,灌输的是僵硬的意识形态,根本不能培育学生健康、独立的人格。
(四)教育观念问题
从我国目前教育的举办来看,政府主导兴办教育占主要部分,社会资金以及社会资金参与兴办的教育比例很小,基本上教育和市场之间是脱离的。公办学校要想发展,就要想着法的从政府获取资金,有了资金才有了发展的资本;民办教育要想发展,就要从学费中获得收入,基本上是公办是公办,民办是民办,很少有真正的多元化投资办学模式,而恰恰正是这种办学模式才最有生命力。因为办学形式的问题,不能很好的依靠市场和社会发展,导致教育始终缺乏生机。
五、浅谈如何完善教育
(一)解决观念问题
“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穷不能穷教育”教育要从面向城市的教育改变为真正以农村和农民为主体的教育,成为切实地从农村生活实际出发的教育。对于农村青年,既要传授知识的本领,也要培养他们热爱农村、建设家乡的观念。对农民,既要传授科学种植养殖技术措施,也要全面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二)明确教育目的
摒弃以应试教学为目的,单纯教学生知识的偏颇做法,而要注重培养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全面发展的各级各类人才。大力促进农村素质教育,促进农村社会的全面进步,避免应试教育的弊端。
(三)完善教育体制
县级政府应建立和完善中小学收费公示制度和学校收费巡查制度,制止乱收费现象。同时,依法实施教师资格准入制度,加强编制管理,建立支教制度。运用法律加强对农村教育的督导,建立地方政府发展义务教育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
(四)加大教育投入
明确中央和省级政府是农村教育投入主体设立农村教育专项基金,接受社会募捐,也可以在法律法规允许范围内适度开放农村教育市场引进社会资金办学等途径,形成多元化的农村教育投入,建立农村教育的长效投入机制。
(五)关注教师发展
影响农村教育质量的一个关键因素,便是师资力量。针对农村教育中的教师问题,首先,要加强教师管理,关注教师的教学能力。其次,确实有效的开展农村教师培训,促进教师的学习,提升教学能力。最后,增强教师工作的动力,提高教师的工资待遇。
【实践感悟】
德国哲学家雅思贝尔在《什么是教育》中提出:“教育的本质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上大学两年以来我一直希望自己可以有机会参加一次支教活动,于是今年暑假期间,我回到自己的家乡开展了返乡支教活动。
开课前,我仔细研究了几个孩子现在最需要弥补的科目;在课堂中增加什么样的内容不会让他们觉得枯燥乏味;怎样让他们更加积极踊跃地参加到互动当中。这一切对我来说既陌生但又充满信心。我在网上了解知识要点与考试题型;与孩子们的父母进行交流了解他们学习的习惯兴趣;每天做好收尾工作等等。这个过程中仍存在一些不足,但尽我最大的努力去做好这件事令我感到非常充实。在整个支教的14天里,我发觉他们的英语与数学基础不是很好,在学习英语单词和做数学解答题时有很大的困难,于是我带着他们重新学习了一遍英语音标,教给他们一些数学题解题思路;几个孩子下个学期即将接触物理和化学两个新科目,我花费了大部分时间教给他们两个学科前几章的内容,培养他们对新学科的兴趣;在支教的最后一天,我给他们放映了献礼建军90周年的电影《建军大业》,结合他们所学的历史知识给他们讲解党史。支教的14天与我而言是一次意义非凡的经历,希望也能给他们带来帮助。
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理应加入到志愿者的行列中;作为张爽义务支教小分队的一员,支教更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青衿之志,履践致远;行而不辍,未来可期。支教,是一种磨练,一种奉献,也是一分收获。支教,我们一直在路上!
——数据科技2005班 左博文
【实践照片】
2022年7月20日,返乡支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