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财经大学法学院暑期社会实践“乡村振兴促成团”特辑——调研报告(四十四)
--共青团吉林财经大学委员会
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 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贯彻落实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引导和帮助广大青年学生上好与现实相结合的“大思政课”,在社会课堂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坚定信念听党话、跟党走,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根据共青团中央、共青团吉林省委的文件精神,结合疫情防控常态化要求,我校扎实开展 2022 年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调研综述】
“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干百年来,乡村生活、乡土情怀是中国人的“集体记忆”,蕴含着深沉的乡愁。“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的乡村风貌,“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的绿水青山,都是刻写在大地、刻画于人心的优美图景。在2022年8月7日,我来到青海省西宁市湟源县白水村,为了深刻领会感悟为什么要推进乡村振兴等问题,进行实地观察调查。本文是关于白水村的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建设的一系列调查研究。
关于白水村旅游业的调查研究
才秉鑫
摘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要求是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而所有这些都离不开文化的基础性作用。在脱贫攻坚工作中,扶贫干部们发现,根深蒂固的落后文化观念是脱贫攻坚的一大障碍。实现乡村振兴,也要我们久久为功,普及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用先进文化培育新一代农民,消除落后的文化观念及其不良提出总论点用脱贫攻坚的经验结论引出总论点:实现乡村振兴,要普及社会主义。
关键词:乡村振兴;党的领导;环境文明
一、乡村振兴战略的目的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一项系统工程,不仅要求经济繁荣、社会发展,而且要求环境优美、生态宜居,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场硬仗,事关广大农民福祉,事关美丽中国建设。我们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更好满足广大农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更好回应人民群众对农村人居环境的新期待,紧密结合农村发展实际,抓住当前农村人居环境存在的突出问题,聚焦一些农村地区仍然存在“脏乱差”现象,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努力让农村绿起来、美起来。
二、调研问题
1.百姓居住地环境方面
2.美丽乡村环境污染问题
3.乡村旅游业发展问题和产生的环境污染问题
三、调研方法
(一)整体改善方式
平衡区域发展,做到因地制宜。树立系统观念,先规划后建设,合理安排建设时序,实现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与公共基础设施改善、乡村产业发展、乡风文明进步等互促互进。突出乡土特色,遵循乡村发展规律,同区域气候条件和地形地貌相匹配,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能力和水平相适应,同当地文化和风土人情相协调。尊重村民意愿,充分体现乡村建设为农民而建,激发内生动力,保障村民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体现乡村特点,注重乡土味道,保留乡村风貌,留住田园乡愁。
完善基本设施,实施硬件提升。实施道路提升工程,对乡村公路进行升级改造,实现村村通柏油路,户户通水泥路,产业道路硬化,观光道路美化,为人民群众出行、劳动,观光提供最大道路便利。
(二)居住地环境改善
推进农村厕所革命,加快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全面提升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水平,巩固拓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成果。整体提升村容村貌,深入实施乡村绿化美化行动,对乡村现有硬件设施进行全面改造提升,加强乡村风貌引导,促进村庄形态与自然环境、传统文化相得益彰。
(三)乡村旅游业发展问题的改善
“旅游是综合性产业,是拉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不可缺少旅游元素,乡村旅游要纳入规划,成为拉动乡村振兴的重要引擎动力。从业态上看,乡村旅游也是一种业态创新,旅游业涵养范围非常之广,几乎涉及农村各种经济活动几乎都能整合起来,推动乡村振兴要注重调动乡村旅游的作用,形成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发展活力格局。
业态创新的重要手段是融合。在国内国外,都有许多乡村振兴的成功实践案例,其中有许多经验值得我们借鉴,普遍认为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渠道是融合发展,就是把农村已有或者规划的产业进行科学布局、科学管控、互为补充,构建乡村产业支撑新形态。农村党组织作为推动乡村振兴的前沿指挥部,要有主见、有担当、有定力,结合本地工作实际,积极借鉴推广其他地方的成功实践经验,创造性推进乡村现代种养业、农产品加工流通业、休闲旅游业、乡村新型服务业、乡村信息产业等产业新形态成链式发展,不断增强乡村经济的辐射带动能力,不断增强乡村经济的市场承载能力和经济发展效益。
业态创新的成功秘诀是规模。没有产业的规模化,也就没有乡村发展的现代化。当前,广大乡村普遍存在劳动力缺失、人才匮乏等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乡村经济社会发展,但同时也为乡村整合土地、形成规模创造了条件许多地方抓住这一机遇,大力推动本地产业规模化发展,通过形成产业规模提高产品附加值、增强抵御市场风险能力,不仅极大地促进了农民增收,同时也为强化业态创新奠定了坚实基础。就我国乡村发展而言,要推动乡村规模化发展,一条重要渠道是发展村级集体经济,不管是成片的农业产业发展,还是乡村休闲旅游业,都可以采取创办集体经济合作社的形式,形成产业规模。
业态创新的终极目的是效益。厚实的经济基础是乡村振兴的必要条件,推动乡村振兴关键是要加快经济发展,推进业态创新也要聚焦经济效益提升,如果推进业态创新反而没有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没有增加老百姓的收入,那么就没有必要推进业态创新习要着力把握好效益来源渠道,利用“旅游+”“生态+”等模式,推进农业、林业与旅游、文化康养等产业深度融合,为消费者提供更多场景消费模式,充分激发消费者的投资欲、购买欲。要积极适应新发展阶段,大力发展电商经济,有条件的地方加工流通企业与电商企业全面对接融合,以电商带动乡村业态升级、创新发展。
四、调研结果
健全管护机制,实现和谐文明。建管并重、长效运行,建立健全长效管护机制,持续开展村庄清洁行动,基本建立有制度、有标准、有队伍、有经费、有监督的村庄人居环境管护长效机制。抢抓机遇、推动发展,紧跟乡村振兴的步伐,持续推进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利用好太阳能、风力等可再生资源,降低消耗,实现低成本、可持续管护。落实责任、形成合力,积极动员各方力量参与其中,实现农村人居环境持续改善,实现村庄环境保持干净整洁有序,实现村民环境与健康意识不断增强,实现社会文明和谐。
乡村越来越美,中国越来越美。全面提升农村人居环境质量,让农村人居环境越来越舒适,让乡村环境建设越来越美丽,让广大人民群众生活品质持续改善,建设美丽宜居宜游乡村,让乡愁得以更好安放,让大美乡村画卷徐徐展开,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满意感,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美丽中国提供有力支撑。
参考文献:
郑海鸥,让乡土文化更好助力乡村振兴,人民日报,5月22日第七版
【实践感悟】
这次三下乡我做的是社区服务志愿活动,使我增强了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我也学到了一些处理问题的技巧,与人沟通的技巧,受益匪浅。学校把社会作为实践的场所,让我们参与社会,在公益劳动的实践中有所启示。启发了我们在公益劳动中寻找能使我们受到教育,有所感悟的亮点,引导我们去了解社会、感受社会。处于这个时代的我们,大多都是独生子女,对待一些人际关系和自我评估的方面都有所欠缺。这次的活动让我觉得自己是另一个雷峰。也让我亲身体会到了劳动的光荣感。这些都促进了我努力改正自身错误,正确认识自己。让我们亲身体会到了劳动的艰辛和劳动穿早世界的真理,抵制了我们轻视劳动和不劳而获的思想的侵蚀,避免了我们形成好逸恶劳的坏习惯。社区实践活动提高了我们的社会实践能力。引导了我们接触、了解社会,増强我们的社会责任感和社会适应能力。更让我们明白了学会独立的重要性。在竞争如此激烈的今天,对于我们这些在校生们,独立的培养和社会的洗礼是多么的重要。在这个更新速度超快的今天,如何适应社会也是我们即将面临的困难。对于现在的我们,越早接触这个日新月异的社会,就意味着我们越能适应它。也同样加强了我们的劳动观念,帮助我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了我们的竞争意识和开拓进取的精神。社区服务不仅能造福社会,而且能陶冶情操,美化心灵。而我们也该为了公共利益而自觉自愿地参加劳动,我们讲的服务,就是以不记报酬为前提的;那是根据以公共利益而劳动;我们必须为公共利益而劳动,自觉要求进行劳动。积极为社区服务是为社会尽力,是热爱劳动的表现。参加这类实践活动,一是锻炼我们的实践能力,这也是这个活动开展的初衷;二是增加学生与外界的交流,使得学生不再死读书,读死书,而是在实践中发现真理的所在;三是让学生们学会感受社会,体验社会,真正参与到社会实践中去,让我们自觉地去发现生活中的美好,去感受更广阔的人生。张瑞敏曾说过:“把一件简单的事做好就是不简单,把一件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刚开始劳动是有点累,但很高兴,有种成就感。就像一群人坐在一起吃着你做的菜,心里会很幸福高兴。看到了成绩,也看到了自己存在的不足。我感触深的是万事都不是那么容易的,只有自己不断克服困难才会成功,做事要认真踏实。假如我不去认认真真地做一遍,就发现不了自己的不足。学习也一样“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只有自己体验了才会知道。自己付出了多少,就得到多少回报。只有认真做了,才能有所得。通过自己的努力付出,不管结果如何,那个过程自己肯定是受益的。
通过这次活动,我明白了许多道理,我想应该是我们在劳动中明白了许多,平时不懂的道理,慢慢的长大了,改变自己劳动中我知道了许多自己的不足之处,在曲折中前进,在挫折中成长,相信只要我们细心观察生活,就会进步。
【实践照片】
2022年8月7日白水村山川景观
2022年8月7日白水村自然景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