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财经大学金融学院暑期社会实践“乡村振兴促成团”特辑——调研报告(二十七)
--共青团吉林财经大学委员会
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 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贯彻落实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引导和帮助广大青年学生上好与现实相结合的“大思政课”,在社会课堂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坚定信念听党话、跟党走,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根据共青团中央、共青团吉林省委的文件精神,结合疫情防控常态化要求,我校扎实开展 2022 年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调研综述】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响应学校“三下乡”与“返家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全面了解乡村振兴工作,我们三位走进乡村实践团成员尹怡宁、张家旗、陈思琦于2022年8月1日分别去往“九郊乡沿河村”、“寿山镇福山村”、“伊通满族自治县新兴乡远大村”进行实地考察。以村干部和村民为切入口,最大程度地了解认识乡村,调查乡村振兴落实情况以及村民对其满意度和建议,并且以遵守各地疫情防控政策为前提深入村民家中进行调查,以线上发放调查问卷和线下面对面访谈两种方式相结合进行调研,通过综合三位成员的调研我们得出:绝大多数村民关注乡村的经济发展及农民的收入,并且尤其关注医疗保险以及社保在乡村中的政策,近一半村民表示并不清楚国家乡村振兴政策,且因子女大多外出务工乡村的人口老龄化严重等等。基于此调研成果,我们将会在下面报告中给予分析与建议。
关于全面了解乡村振兴工作的调查研究
尹怡宁,张家旗,陈思琦
摘要:通过调查问卷的调研结果以及我们面对面咨询采访得知:百分之五十的村民都是农民,将近百分之十二是工人,剩下的则是学生和其他职业,其中百分之六十的人年龄在45岁以上。我们调研发现在自然环境治理方面存在一些问题,一半以上参加问卷调查的村民在生活污水排放上面直接或间接排放到了附近河流或外面,将近百分之八十的村民认为乡村振兴要在乡村道路建设方面进行改造,很大一部分村落不存在健身器材等设施场所可供村民锻炼,照明设施也不够完善。乡村垃圾桶摆放情况良好。但在医疗服务方面存在较为严重的问题,村民们希望可以提高乡村医生技术水平,增加医疗设备,并且认为需要上级医疗单位到村支持。同时村民们对于国家乡村振兴政策不是十分了解,再加上剩余劳动力趋于老龄化,人才缺乏,使得乡村振兴难以落实。我们认为,应当对毕业生返家乡工作提供更好的待遇,促进乡村发展,同时注重乡村生态环境建设,提高医疗服务设施建设,更好地振兴乡村。通过此次调研活动,我们深刻地了解了乡村现状以及民众心声,此次社会实践活动也是我们提升思想了解社会的有效途径,有助于我们加深与社会各阶层人的感情,拉近了与社会的距离,在社会实践中开拓了视野,增长了才干。
关键词:乡村医疗;人才待遇;脱贫致富;乡村文明;乡村建设
一、推出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
(一)从世界各国现代化历史看
1. 乡村振兴战略是人类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尤其在全球化时代的今天,进一步实现城乡协调融合发展的重要战略。
(1)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乡村衰落,大量农民涌向城市贫民窟,有的国家甚至造成社会动荡。
(2)亚洲的韩国、日本在战后面对国内外一系列经济、政治、社会困境,在推动实现乡村振兴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探索和实践,并取得显著成效。
2.我国作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应该吸取和借鉴西方国家在现代化进程中处理城乡关系的经验教训,使城乡发展实现优势互补、融合发展。
(二)从新中国成立以来城乡发展历史看
1.我国依靠农业农村支持,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建立起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
2.改革开放以来,广大农民为推进工业化、城镇化作出了巨大贡献。当前我国又面临正确处理工农关系、城乡关系新的历史关口。
3.我国发展最大的不平衡是城乡发展不平衡,最大的不充分是农村发展不充分。
(1)党的十九大提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解决的首要问题是城乡之间发展的不平衡、农业农村发展的不充分问题。满足亿万农民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必须把乡村发展摆到国家的战略位置,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2)乡村经济处于整个经济发展的末端,经济要素依然高度集中于大城市和中心城市,农村转型升级面临基础设施、金融环境、人才支撑等现实制约,成为乡村振兴最大的现实瓶颈。乡村振兴战略,就是为了从全局和战略高度来把握和处理工农关系、城乡关系,解决“一条腿长、一条腿短”的问题。
(3)中国共产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始终把人民放在最高位置,让全体中国人都过上更好的日子。使亿万农民有更多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实现共同富裕,践行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宗旨。
二、乡村振兴战略的总要求和内容
(一)乡村振兴战略的总要求
乡村振兴战略的总要求是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
(二)主要内容
乡村振兴战略是主席2017年10月18日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战略,十九大报告指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报告指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乡村是具有自然、社会、经济特征的地域综合体,兼具生产、生活、生态、文化等多重功能,与城镇互促互进、共生共存,共同构成人类活动的主要空间。乡村兴则国家兴,乡村衰则国家衰。坚持党管农村工作,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持农民主体地位,坚持乡村全面振兴,坚持城乡融合发展,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持因地制宜、循序渐进。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加强农村基层基础工作。
三、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义
(一)对国家的意义
1.增强我国农业创新力和竞争力,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奠定坚实基础。
(1)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基础。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村经济是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2)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重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实现农村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有利于推动农业从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
2.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建设美丽中国的关键举措。
(1)农业是生态产品的重要供给者,乡村是生态涵养的主体区,生态是乡村最大的发展优势。乡村振兴,生态宜居是关键。
(2)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加快推行乡村绿色发展方式,加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有利于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乡村发展新格局,实现百姓富、生态美的统一。
3.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效途径。
中华文明根植于农耕文化,乡村是中华文明的基本载体。乡村振兴,乡风文明是保障。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深入挖掘农耕文化蕴含的优秀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在保护传承的基础上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有利于在新时代焕发出乡风文明的新气象,进一步丰富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二)对社会的意义
1.有利于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现代社会治理格局,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1)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
(2)社会治理的基础在基层,薄弱环节在乡村。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强农村基层基础工作,健全乡村治理体系,确保广大农民安居乐业、农村社会安定有序。
2.建立了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现代乡村社会治理体制。
(1)乡村振兴,治理有效是基础。要坚持党管农村工作,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和“两委”班子建设。
(2)保证党在农村工作中始终总揽全局、协调各方,保证党的各项乡村发展政策方针举措能有效落实,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强有力的政治保障。
(3)坚持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确保乡村社会充满活力、和谐有序。
3.更好地引导、带领广大农民群众积极主动投身乡村振兴大业,为社会注入活力。
(1)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和党员队伍建设。
(2)通过人才引进、专项培训、县乡统筹招聘等渠道,培养并储备一定数量的乡村治理基层干部队伍。
(三)对农民的意义
1.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不断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提高农村人的收入。
(1)乡村振兴的最终目的是提高村民在产业发展中的参与度与受益面,解决农村产业和农民就业问题。
(2)国家会有规划的发展农村产业,使农产品在规范的模式下形成从产到销的一体化,提高村民收入,增加农民就业机会,确保当地群长期稳定增收,安居乐业。
2.有利于增进农民福祉,让亿万农民实现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走上共同富裕的道路。
(1)推动乡村振兴,助力农民群众脱贫致富,需要强化人才支撑。其中很重要的一环,就是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使其具备掌握互联网络信息技术和新媒体平台的能力,掌握运用农产品市场营销、电商平台运作和物流网络交易信息系统的能力。
(2)培养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保障亿万农民及其家人住上好房子、接受好教育、过上好日子。而且,新型职业农民也能够更好地主动认知乡村振兴战略的政策和意义,更好地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
(3)改善农村人居环境。还要加强乡村生态保护与修复,完善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制度,促进乡村生产生活环境稳步改善,生态产品供给能力进一步增强。
3.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必然选择。
(1)农业强不强、农村美不美、农民富不富,关乎亿万农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关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局。
(2)乡村振兴,生活富裕是根本。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不断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全面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有利于增进农民福祉,让亿万农民走上共同富裕的道路,汇聚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磅礴力量。
四、现状问题与调研结果
本次调研我们采用以线上发放调查问卷和线下面对面访谈两种方式相结合进行调研。得出以下结果:
(一)基本信息
1.通过我们调查的村民中,百分之五十的村民都是农民。
2.将近百分之十二是工人,剩下的则是学生和其他职业。
3.百分之六十左右的人年龄在45岁以上。
(二)生态环境
分析得出:
1.将近百分之八十的村民认为乡村振兴要在乡村道路建设方面进行改造。
2.一半以上参加问卷调查的村民在生活污水排放上面直接或间接排放到了附近河流或外面。
(三)基本设施
分析得出:
1.很大一部分村落不存在健身器材等设施场所可供村民锻炼。
2.照明设施、排水设施、街道胡同等基本设施也不够完善与落后。
3.乡村垃圾桶摆放情况良好。
(四)医疗服务
注:从左到右分别是提高乡村医生技术水平、增加诊所数量、需要上级医疗单位到村支持、增加仪器设备。
分析得出:
1.医疗服务方面存在较为严重的问题,村民们希望可以提高乡村医生技术水平。
2.增加医疗设备,并且认为需要上级医疗单位到村支持。
(五)乡村振兴战略了解程度与落实
分析得出:
1.村民们对于国家乡村振兴政策不是十分了解。
2.剩余劳动力趋于老龄化,人才缺乏,使得乡村振兴难以落实。
五、政策建议
(一)生态环境与基础设施
建议:
1.注重乡村生态环境建设,环境突出治理乡村环境,着力三大革命。扎实开展农村垃圾、污水、厕所“三大革命”,全面推进垃圾分类回收,完善保洁队伍,科学建设污水处理设施。
2.建设并完善乡村道路,保证安全,加强医疗保障文化教育和产业更新。
3.加强宣传引导,提高村民环境保护。要想从根本上解决农村人居生活环境差的问题,必须扭转村民的固有观念。要定期向村民宣传随意倾倒垃圾对环境的危害、正确的垃圾处理方法和保护植被的重要性。农村环境的治理,仅靠政府的推动是搞不好的,应积极引导村民从自身做起,积极参与。
(二)人才待遇
注:分别为外地优惠支持力度大、外地工作生活环境好、外地就业创业机会多、外地工资比本地多。
建议:
1.增加回村就业创业机会,提高工资,加大人才招引力度。
(1)通过专业培训、岗位锻炼、评价激励、待遇提升等措施,引导青年人才在,基层成长锻炼,鼓励高校毕业生到乡村工作,建功新时代。
(2)通过做优基层人才引进培养项目,如设立专岗、专项 或者单列名额,引导各类优秀人才向基层一线集聚。实施返乡创业带头人计划,积极开展面向返乡、下乡人员的政策咨询、市场信息、土地流转、项目选择、科技推广等服务。
2.引进人才,留住人才。
(1)引进人才仅仅是开始,重要的是留住人才。农村之所以留不住人才,关键在于城乡发展不平衡。搭建产业平台完善人才安置机制,让下乡人才无后顾之忧。
(2)改善回村就业或创业工作生活环境,在推动生态文明建设上多献良言、办实事。
(三)宣传教育
由图可知村民们对于国家乡村振兴政策不是十分了解,所以给出以下几点建议:
1.采用一些传统的宣传方式。
(1)全镇各村通过村级广播、制作形象墙、LED屏幕播放等方式,全方位多渠道开展宣传工作,有效推进“五大振兴”内容深入民心。
(2)在主干道路、休闲广场等人流密集区域张贴宣传海报,让乡村振兴从抽象概念化为具体行动,向群众展示实施乡村振兴的重要意义。此外,各村还通过发动网格员进行入户宣传,把乡村振兴的理念送到群众家门口。
2.面对近年来自媒体的异军突起,在各行各业的宣传方面已经形成一股不容小觑的力量。
(1)整合融媒体资源,重点培养包括自媒体在内的本地宣传力量,聚焦乡村振兴主题,推广好的宣传模式,为乡村振兴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2)可以引导网络大V等新队伍聚焦乡村振兴宣传。创新发挥好“网红带货”等商业模式,利用互联网推动乡村特色农产品的销售。
参考文献:
[1]郝保权.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意义深远[J].农村.农业.农民(B版),2019(06):13-14.[1]
【实践感悟一】
社会是一所更能锻炼人的综合性大学,了解社会、服务社会,投身到社会实践中去,能够使我们发现自身的不足,为今后走出校门,踏进社会创造良好的条件。我有幸在今年暑假参与了“青春献礼二十大 强国有我新征程”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并且以乡村振兴为调研方向和两位团队成员一起进行了调研。
在此次实践活动中,我与团队成员们一起锻炼自我,使我的综合素质得到了提高,思想更加成熟,同时还收获了团队成员间真挚的友情。实践的过程很累但也很快乐很充实,这应该会成为我们整个大学生活中最值得怀念的经历,实践完成后会让自己收获满满的成就感,社会实践就像是在学校和社会之间搭起的一座桥梁,引导我们认识社会接触社会从校园走向社会,当我们真正完成学业走向社会时也不会不知所措。社会实践可以说是一个加油站,能让我们以更积极的心态来面对接下来的学习,找至自己努力的方向。
参加社会实践,使我明白了大学生社会实践是引导我们学生走出校门,走向社会,接触社会,了解社会,投身社会的良好形式;是促使大学生投身改革开放,向社会学习,培养锻炼才干的好渠道;是提升思想,修身养性,树立服务社会的思想的有效途径。
【实践感悟二】
通过此次三下乡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我深刻地思考了社会实践活动对于一个大学生的重要性,正是因为有这样的环境才激起了我们要在暑假参加社会实践的决心,想通过亲身体验让自己进一步了解社会,在实践中增长见识,锻炼才干,培养韧性。我们反复回忆、思索这一路上的点点滴滴,这次的社会实践有汗水,有欢笑,有感动,更有沉甸甸的收获。我觉得,社会实践是我们理论与实践的最佳结合点,尤其是学生时代的我们,只重视理论学习,忽视实践环节,这样往往在走上实际的工作岗位后发挥不出真正的潜力。通过实践所学的专业理论知识才能得到巩固和提高。
大学是教育我们,培养我们的圣地,社会是一个锻炼我们,磨砺我们的基地。假期的社会实践一晃而过,但是它让我领悟到了很多东西,而这些将使我受用终生。社会实践加深了我与社会各阶层人的感情,拉近了我与社会的距离,也让自己在社会实践中开拓了视野,增长了才干,进一步明确了我们青年学生的成才之道与肩负的历史使命。社会是我们学习和成才的大课堂,在那片广阔的天地里,我们的人生价值得到了体现,为将来更加激烈的竞争打下更为坚实的基础。
【调研照片】
2022年8月1日,走进乡村实践团成员在福山村拍摄农民做农活的场景。
2022年8月1日,走进乡村实践团成员正在与沿河村村干部交流家乡发展变化。
2022年8月1日,福山村村民正在向走进乡村实践团成员展示家庭收入的来源。
2022年8月1日,走进乡村实践团成员在远大村拍摄垃圾桶摆放情况。
2022年8月1日,走进乡村实践团成员在远大村拍摄乡村道路建设情况。
2022年8月1日,走进乡村实践团成员在沿河村拍摄乡村文明建设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