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周,我的心被吉林的新冠肺炎疫情死死的牵扯着。因为那里有我的学生,因为那里有我的亲人。五一期间,我们一家三口还到过吉林,探望父母,其乐融融。五一过后,陡然出现的疫情,持续增加的确诊病例,至今尚未查清的病毒源头,确诊病例跨市跨区的行动轨迹,让我这个土生土长的吉林人,隐隐的不安,深深的担忧。
第一时间联系舒兰、吉林市的学生,询问情况,嘱咐安全。意外的是,他们似乎还没有我紧张,都说居家不出,让我放心,还反过来提醒我也要注意安全。父母上了年纪,身体也不是太好,我心中牵挂,又不好太多表达,更什么都做不了。父母好像并不太担心,电话里谈笑风生,一再让我放心。
静下心,细思之,几天来的担忧和慌乱渐渐平复,取而代之的是温暖和坚定。
还记得疫情刚刚爆发的时候,有学生跟我说自己很害怕,怕自己染病,怕提到那个字,怕说出来就应验了。有学生半夜里偷偷的询问我,自己是不是得了新冠肺炎。你们那时的慌乱和无助着实让人担忧,如何舒缓心理,引导科学理性应对疫情成了那阶段辅导员老师工作的重点。当疫情再来,我却几乎没有在你们身上感受到以为的惊恐和慌乱。那份坦然和从容不仅让我从关心则乱中恢复了理智,更收获了“师者”的满足.
实践是最好的课堂,疫情是最生动的实践课堂。疫情之下,我们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都已内化为成熟和坚定,只是这样的成熟和坚定或者不曾被检验,或者不曾被察觉。但细细回顾,我们对于新冠肺炎的认知、我们生活习惯的改变、我们对于中国制度的坚定,对于中国精神的理解,对于中国力量的自信在灾难的洗礼中都再度被唤醒和激发。作为老师,对学生的成长有着最敏感的触觉,我为你们的成长而欣喜。作为个体,我也经历了一次身心的大考,有了新的认识和感悟。作为辅导员,我更加感谢这份“助人自助”的工作,能与学生一同经历,彼此给予力量。
以前常说,“经历是财富”。的确,事实证明,经历会让我们更加勇敢、更加坚强,但经历却未必都是好的体验。对于好的体验的经历,我们往往更能坦然承认其在我们成长中的价值。对于不那么好,甚至伴随着痛苦的经历,很多时候我们就会本能的选择抱怨、逃避,死守着遗憾和过去不肯面对,看不到或者不愿去承认它的价值。其实,我们的人生会经历什么,谁都无法确定。就如人类虽然一直在进步,但时不时的总会经历天灾人祸。面对未来的不确定性,我们能做的就是积极面对,从积极面对中去汲取经验教训,凝结积蓄力量。
说实话,这周因为到过吉林,我按照疫情防控要求,居家隔离,但身心并不轻松。我的很多同学、朋友、亲人和家人都生活在吉林,这个美丽的江边小城。身为吉林人,当看到吉林加油、耳边响起那首“北国江城吉林我故乡”的时候,有着复杂的情绪和莫名的悲壮。
如今,对于新冠肺炎疫情的防、治、控,我们有了更为成熟的经验。如今,全国已经有序的复工复产,各项物资储备充足。如今,对于疫情的居家防控,我们有着身心的双重准备。阴霾再现,我心却充满阳光,坚定阳光必能驱散阴霾。
如今,我们只需耐心和信心,静待吉林的阴霾尽散,共为吉林加油!
作者:国际经济贸易学院团委书记
遇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