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初赛的比拼后,晋级的队伍整装待发,跃跃欲试。4月23日18:00,由共青团吉林财经大学委员会主办,吉林财经大学学生会文语部承办的第二十届“春之声”辩论赛复赛上半区比赛在1101教室顺利举办。
初赛过后,共有八个学院成功晋级,他们分别是:经济学院、公共管理学院、法学院、国际交流学院、九台农商银行金融学院、亚泰工商管理学院、统计学院和国际经济贸易学院。
参加今天上半区比赛的学院为: 经济学院、公共管理学院、法学院、国际交流学院。莅临本次比赛的评委和嘉宾有:原“春之声”辩论赛最佳辩手、国际经济贸易学院团委书记遇言老师、马克思主义学院胡婷婷老师、亚泰工商管理学院团委副书记许家铭老师、学校办公室曲放老师、吉林省大学生辩论赛全程最佳辩手杨华鑫学长以及校辩论队和各院辩论队队长及成员。
评委嘉宾落座后,现场的气氛顿时紧张起来。正方是经济学院辩论队,他们的观点是:网络匿名有利于公众议题讨论;反方是公共管理学院辩论队,他们的观点是:网络匿名不利于公众议题讨论。
在正方一辩进行逻辑清晰的开篇立论后,反方四辩在立论质询环节就网民素质提出质询,辩论双方剑拔弩张,针尖对麦芒;在攻辩环节,正方二辩立场坚定,谨慎地提出匿名会对讨论者带来身份上的保护,反方四辩据理力争,用保护会带来毫无顾虑的言论给予反驳;在半场总结阶段,反方三辩明确指出前台匿名、后台实名就是实名制的体现,而正方三辩也对反方匿名讨论平台属性提出质疑;在自由辩论环节,双方辩手妙语连珠、逻辑明确,牢牢把控己方的优势。双方精彩的辩论赢得在场观众的阵阵掌声;在陈词阶段,双方辩手谨言慎思,多层次、宽领域地总结了己方观点。
在即兴辩论环节,正方经济学院的辩题为“语言决定思维”,反方公共管理学院的辩题是“思维决定语言”,各院派出的代表随机发挥,以实际生活为例,语言风趣幽默,妙趣横生。
赛后由遇言老师就双方表现进行点评:正反双方对“公众议题”的界定与讨论都存在不足,会让裁判产生混乱感;其次要注意辩论不能跑题;随后,遇言老师还指出对于抛出的论点一定要有足够的语言去论证,若不然,则不能说明辩论队具有较高的辩论水平;同时要注意队员间的配合,切不可单打独斗。
经各位评委讨论决定:获得本场“最佳人气奖”的是反方二辩韩桂莹,获得本场“最佳辩手”的是反方三辩吕笑言
最终经济学院得分为263.2分,公共管理学院得分为270.4分,公共管理学院获得本场比赛的胜利。
在第一场紧张激烈的辩论赛结束后,第二场辩论赛也如火如荼地展开了。正方是法学院辩论队,他们的观点是:应该提倡用法律手段促进道德义务的履行;反方是国际交流学院辩论队,他们的观点是:不应该提倡用法律手段促进道德的履行。
双方辩手入场后,简明扼要地叙说了本队观点;在驳论环节,辩手们慷慨激昂,旁征博引,反方三辩以法律只是底线为切入点,不断打开局面,正方三辩方避其锋芒,在理智回答反方问题后,精妙地以道德义务到底是什么提出反问;在驳论环节,正方辩手以法律文件为支撑,对实际案件进行分析,反方则要求正方公平竞争,划分法律与道德约束力的范围,双方你来我往,辩论激烈;在自由辩论环节,反方提出“道德高标”不等于法律作用的观点,正方坚持法律的强制力促进道德义务的履行,台下观众聚精会神,比赛也随之进入到白热化阶段;在陈词环节,辩论双方针锋相对,在台下不断的欢呼声中将比赛一次次推向高潮。
在即兴辩论环节,反方法学院的辩题是“当今中国将游戏成瘾列为精神疾病对青少年教育弊大于利”,正方国际交流学院的辩题是“当今中国将游戏成瘾列为精神疾病对青少年教育利大于弊”。辩论双方逻辑明确,语言流利,赢的台下观众阵阵掌声。
赛后由杨华鑫学长对双方表现进行点评:首先他指出双方问题,一是辩论双方要注意“深入浅出”,辩论可以挖掘深,但要表述浅;二是要注意“公平”问题,希望辩论双方减少凭借自己的比赛经验与对赛制的把握制约对手,增强比赛的公平性。随后,学长提出三点不足:正方对法律的作用阐述不明确;法律与道德概念的界定在上半场双方没有表述;辩题本身要注意“促进”这个词,不要被对手误导。
经各位评委讨论决定:获得本场“最佳人气奖”的是正方三辩闫新,获得本场“最佳辩手”的是反方二辩张一。
最终法学院得分为267分,国际交流学院得分为274分,国际交流学院获得本场比赛的胜利。
第二十届“春之声”辩论赛上半区比赛的举办为同学们呈现了一场视听盛宴。本次辩论赛提高了同学们的语言表达和逻辑思维能力,展现了吉财学子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这是对五四精神的继承与发展,鼓励着我校青年学子以先辈为榜样,敢为人先,不懈追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