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青团吉林财经大学委员会
以爱心教育为主线 全面提升青年学生思想道德素质
文章来源: 作者:校编辑部 发布时间:2012-04-09 20:51:12 点击数:

 

吉林财经大学是一所有着60余年历史的特色鲜明的财经类大学。长期以来,全校师生员工同心协力,秉承传统,开拓创新,结合新时期青年人的思想特点,大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形成了以“明德崇实”校训精神为核心,以校园文化活动为载体,以爱心教育为主线的校园文化体系,谱写了校园文化建设的新篇章。
一、爱心教育的目标与思路
近年来,随着经济一体化、信息化的迅猛发展,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社会转型的一系列问题对我国社会生活有着深刻的影响,冲击着青年人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历史与现实、传统与现代、本土文化与西方文明多重因素的交织,使青年学生的成长成熟既面临有利条件,也面临着严峻挑战。尤其是大量西方文化思潮和价值观念的冲击,使一部分青年的政治信仰迷失、理想信念模糊、价值取向扭曲。因此,加强和改进当代青年的思想政治教育已成为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
我校党委一直高度重视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并依据学校人才培养方案,把握新时期青年思想教育工作的规律和当代大学生心理特点,以爱心教育为主线开展思想道德与文化素质教育,确立了我校“以大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根本,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爱心奉献教育为重点,以思想道德建设为基础,培养爱国、爱校、爱家,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财经类优秀人才”的爱心培养目标,确定了“坚持以人为本,贴近学生实际、贴近学生生活,开展爱心教育、弘扬爱心文化、推动爱心传承、培养爱心学生”的青年人才培养思路。
 
二、爱心教育的实施方法与典型事迹
吉林财经大学有着优良的爱心教育传统,通过教师的言传身教去感染学生,用爱心去关爱学生,用师德去影响学生。特别是在改革开放后,我校有一批优秀的教师播撒了爱的种子,使爱的花朵在校园绽放,结出了累累硕果。
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我校从培养造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战略高度,全面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的精神,努力结合新形势,拓展新思路,探索新途径,创造新载体,坚持教育以育人为先,强调学生在教育中的主体地位。吉林财经大学的爱心奉献服务活动在校团委及相关部门的指导下,通过宣传教育、参与实践等方式,以项目为带动,开展具有时代特征、符合社会发展需要、具有自己特色的爱心服务。
 
       1.率先垂范,用大爱的行动感化人
“无德无以为师”,真正优秀的教师,一定是以身作则、率先垂范的人。率先垂范就是对学生真正的负责,就是潜移默化、影响深远的教育。我校无论是辅导员、班主任还是普通任课教师,都通过实际行动教给学生做人的道理,用情去影响、感化学生,做一个“播种阳光的人”,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改革开放之后,高校教育发展迅速,随着高考的恢复招生,更多的优秀学子走进了大学的校园。把学生培养成符合建设社会主义的合格人才成了高校教育的宗旨,用实际行动去感化学生、关爱学生,已成为当时我校的育人模式。我校普通教师杨惠瑾,每逢节日都把学生叫到自己的家中,为他们包饺子送上节日的祝福,而在学生们心中杨老师犹如自己的母亲般亲切。每每谈到杨老师的时候,学生们都会情不自禁地想起她温暖的笑容和他们一起畅谈人生理想的画面,学生们也总会认真地聆听着,汲取老师传授的知识。
 
           2.以身作则,无私奉献的精神感染人
全国优秀教师何英凯,不但在课堂上教授专业知识,还经常在课下解决学生的实际问题,实事求是,与学生沟通思想,引导教育学生,帮助学生打开心结,更好地成长。但上天不作美,何老师身患重病,但是那颗炽热和永不畏惧的心支撑着她,仍然坚持课堂教学,病魔是打不倒她的,学生渴望知识的专注眼神一直鼓舞着她。何老师的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精神是每一位优秀教师应该学习的,她是全国教书育人的典范。
 
        3.爱岗敬业,尽职尽责的行为鼓舞人
校报编辑部首任主编吕金华,被学生亲切地称为“妈妈老师”,她在校报复刊之际,就明确提出“办报育人”的宗旨,她着手组建了新闻学社和大学生记者团两个学生社团组织,并摸索形成了一整套培养学生的模式和方法,校报编辑部成为提高学生写作技能的实践基地,为社会输送了大批新闻人才,被许多毕业生称为“偏得的新闻大学”。吕金华老师在与学生的接触中或阅读学生来稿时,及时发现他们在学习、生活、思想上的困难或困惑,从而有针对性地开展一对一的思想工作。她十分重视学生心理问题的疏导,当学生有苦恼向她倾诉时,她都本着“平等交流、共同商讨、尊重保密”的原则,为学生牵线搭桥,沟通上下,并提供及时有效的帮助,学生们称编辑部为不挂牌的心理咨询部。虽然这种“额外”的思想工作占用了她大量的业余时间,但是吕金华老师总是热心接待每一个来访的学生,耐心地听,耐心地开导、化解。正因如此,校报编辑部也被同学们亲切地称为“温馨的家”。在吕金华老师的带动和影响下,校报编辑部办报育人成果显著,吕老师也曾在全国高校校报工作研讨会介绍我校办报育人的经验。
1997年12月1日,吕金华老师在给学生通讯员讲课时突发脑溢血,以身殉职。在为吕金华老师送行那天, 2000多名师生自发站在至善路两侧为妈妈老师送行。12月26日,学校党委作出《关于开展向优秀共产党员吕金华同志学习活动的决定》。1998年3月25日,学校隆重举行了优秀共产党员吕金华同志事迹报告会。2000年6月,宣传吕金华老师感人事迹的电视专题片《妈妈老师》由国家税务总局、中央电视台、中国教育电视台等单位联合摄制完成,并在全国税务系统播出。
 
         4.坚持不懈,用踏实的行动救助人
在学校优秀教师的引导和感染下,我校学生自发地开展了一系列的爱心志愿服务活动,学校更是将爱心志愿服务作为实践育人的重要环节,使学生们在自觉积极参与志愿服务活动的过程中,不断提高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真正成长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我校法学院师生从1985年开始照顾孤寡老人张九贞大娘的“爱的接力”传承了24年。24年间,吉林财贸学院更名为长春税务学院,到现在成为吉林财经大学;24年间,贸易经济系更名为法学系,后又改为法学院;24年间,学校更换了七届领导班子,送走了24届毕业生。但唯一不变的是大学生们持之以恒、一如既往的爱心与奉献。在这24年中,先后有来自祖国各地的300多名大学生参加了这项活动,同学们往来大娘家500余次,共计走了500多公里的路程。
法学院师生的义举受到了媒体的广泛关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青年报》等国内知名媒体对这场“爱的接力”进行了详细的报道,法学院一届又一届的学生24年如一日照顾张九贞大娘,将这爱的火种不断传递。
 
5.寸草春晖,用诚孝的品格感染人
在明德崇实校训精神的指引下,学校对学生一直注重开展诚孝教育,教育学生孝敬父母、诚信做人。学校坚持诚孝教育与日常管理相结合,人人学诚孝、懂诚孝,有美德、扬美德;诚孝教育与校园文化活动相结合,营造立意新颖、主题鲜明的校园文化,让青年学生生活在诚孝之中、感悟在诚孝之中。
河南籍学生张尚昀是我校原税务系2004届毕业生,他家境贫寒,考入我校不久,因母亲患重度脑部残疾生活陷入困顿。为珍惜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他把患病的母亲从农村老家背负到长春,白天背着母亲外出打工挣钱,为老母治病,晚上守着母亲挑灯夜读,终以优异的成绩完成学业,在六个学期中五次拿到奖学金,以笔试第一名的成绩,在数千名考生中脱颖而出,被录用为河南省税务系统公务员。、
孝为德之本,百善孝为先。张尚昀“大义至孝”的感人事迹不胫而走,在中原大地引起了强烈反响。时任河南省委书记徐光春称赞他为“当代孝子”,“全国十佳孝贤”推他为孝贤之首;众多的网友发出了“生子当如张尚昀”的感叹。行孝,要在点点滴滴的日常生活中躬行,更要在困难和挫折面前不丧气、不悲观。面对母亲被病魔击倒、家庭唯一的经济来源丧失,年过九旬的外祖母还需他赡养的严酷现实,张尚昀没有气馁,没有低头,而是以坚强的臂膀勇敢地挑起了生活的重担。他一边劳其筋骨,勤工俭学,一边苦其心志,发奋读书。历经坎坷,孝心不改,历经磨难,穷且益坚。张尚昀吃苦耐劳、乐观向上的优秀品质,笑对人生、直面苦难的人生态度,锲而不舍、一往无前的坚定信念,谱写了一曲新时代的孝义之歌。当代青年的孝义德行本身就是构成大学生诚孝教育的基础,如今的学校正是有了这样的沃土才培养出张尚昀式的孝义之士。
 
         6.守望相助,用朴实的情感教育人
我校非常重视对当代青年生活情趣的培养,它虽然是一个人外在的行为表现,反映的却是其对人生、对事业的态度,是道德品质和思想修养的直接体现。在当今社会青年的思想观念发生深刻变化的时代,我们始终教育学生要做一个作风朴实、行为高尚的人。
在这种育人精神的影响感召下,我校08级学生张爽利用休息日回到家乡的山沟义务教孩子学英语,寒来暑往,从未间断过。今年1月,2009“感动吉林”十大人物评选揭晓,默默无闻的张爽作为惟一一名获此殊荣的在校大学生走上领奖台。她说,“此时此刻,我感觉身上的责任更重了,我现在要做的就是坚持把英语班开下去。”由于张爽的事迹突出,先后荣获 “感动吉林慈善奖”、“长春市第三届助人为乐道德模范奖”等荣誉称号,并被推选为2009年度“感动中国”首轮候选人。中央一套黄金时间播出的《身边的感动》栏目也报道了张爽的感人事迹。2011年12月3日,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英文频道《China 24》、《新闻30分》、《新闻直播间》、《新闻周刊》栏目高密度播放了我校管理科学与信息工程学院学生张爽义务支教的事迹
 
        7.躬行实践,用扎实的基础培养人
大学生社会实践作为促进大学生素质教育,加强和改进青年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引导学生健康成长成才的重要举措,作为培养和提高学生实践、创新和创业能力的重要途径,一直深受学校党委、团委的高度重视。学校重视教学与实践相结合的培养模式,在课堂上用扎实的专业基础去武装学生,同时鼓励他们走到社会中去实践、去奉献。
我校税务学院刘任重同学在大四期间放弃了春节与家人的团聚,带着自己设计的调查问卷,从吉林长春出发,孤身一人骑自行车,一路经吉林、辽宁、天津、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广东,跨越7省1市,行程近4000公里,历时67天,千里单骑踏访三农问题。此事迹被《光明日报》、《中国青年报》、《新文化报》、《城市晚报》、《东亚经贸新闻》、新华网、中国文明网、新文化网、浙江新农村网、新浪网、湖南卫视、北京广播电台、吉林交通广播电台等省内外多家媒体纷纷报道。刘任重被授予“社会实践先进个人”的光荣称号,全社会的大学生也掀起了学习他“勇于实践,勇于探索”的热潮。
 
         8. 默默无闻,用辛勤的汗水浇灌人
我校国际经济贸易学院双语实验班1003班学生王星利用暑假,自费前往南非进行义务支教活动。在将近三个星期的南非支教历程中,王星忍受了艰苦的条件,用自己扎实的基础浇灌了这些开放在非洲的花朵,不但传播了中国文化,还感受到了非洲文化。支教中,她和当地黑人孩子以及各国志愿者结下了深厚的友谊。王星用自己的行动展现了吉林财经大学学子的风采和对社会的责任与爱心。中央电视台《新闻直播间》栏目对王星的事迹进行了报道。王同学更成为了我们新青年的好榜样。
 
         9.甘于奉献,用务实的作风影响人
务实作风,就是要在这样一个相当浮躁的社会氛围中,坚守住大学精神,抵制投机取巧、哗众取宠、形式主义;恪守学术道德;就是要勤奋学习,安静思考,多做些实事,多学些真本领,不浮躁,不虚飘。务实作风,是我校传统校风的重要组成部分,每一个来到财大校园的人,都能感受到这样一种作风;每一个离开校园的财大学子身上,都带着这样一种作风。
我校税务学院的“代理妈妈”活动正是将爱心奉献做到了实处。自1999年起,原税务系分团委就同长春市妇联联系资助贫困儿童,以支部为单位开展“代理妈妈”活动。分团委制定了详细的活动计划,对每一个帮扶对象的详细情况都造册登记,随时为他们提供最大限度的帮助。 12年来,细心关照,真心奉献,共照顾单亲、贫困家庭的孩子80余名,累计资助金额10000余元,并资助各种学习资料、学习工具、衣物等。在开展活动的过程中,以学院各班团支部为单位,团支书为负责人,在思想、学习、生活等各个方面对他们进行帮助。他们的举动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可,并被长春市政府授予“爱心好妈妈”荣誉称号,原税务系分团委也在2008年被评为了“长春市优秀集体”。
 
三、爱心教育工作的成效及取得的经验
在吉林财经大学“明德崇实”校训精神的感召下,我校涌现出了多个爱心奉献的集体和个人,并有更多的青年学生以及志愿者团体积极加入其中,他们纷纷用实际行动向母校、向社会表达着一份感激之情。
(一)取得的成效
1.校友情系母校,不忘母校恩
在爱心精神的感召下,我校各届毕业生除在社会上开展公益活动外,还心系母校情,以各种方式为母校的新区建设和特困生资助等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我校校友先后在学校种植了“记者林”、“孝义林”、“桃李林”,修建了“隅山亭”,成立了“长白山励志奖学金”;每年大四学生毕业时还自发地为学校绿化募捐,种植“校友林”;怀着对母校的深情厚谊,怀着对母校学子的无限关爱,在我校校友、海尔集团原副总裁崔少华先生的倡导下,我校青岛校友会成立了“财大菁华校友基金”,他们本着“风险自担,收益回报母校”的原则,每年向母校的贫困自强大学生捐资助学。
2.搭建爱心平台,使爱心教育深入人心
为了把爱心教育更广泛地融入到学生中,学校团委以校园文化活动为载体,大力弘扬爱心奉献精神,通过生动的形式寓教于乐,使爱心教育植根于青年心中。学校的荆风话剧社将“当代孝子”张尚昀和“妈妈老师”吕金华的事迹搬上舞台,还排演了以义务支教等为主题的话剧,激发了学生乐于奉献、勇于奉献的热情,培养了学生高尚的品格和良好的道德情操。 
3.积极开展社会实践,爱心教育建长效
在张爽事迹的影响下,信息学院成立了“感动吉林义务支教小组”,形成了爱心服务的长效机制;在学校暑期社会实践中,先后涌现出了全国优秀服务团队——法学系法治进新村服务小组、吉林省优秀服务团队——国经学院“爱的使者“志愿者协会和税法宣传志愿者赴山西大同小分队等多个志愿服务集体。在北京奥运会、长春亚冬会、长春东北亚博览会、长春农博会上都有我校志愿者的身影,并受到了嘉奖和好评。
4.爱心教育范围广,形成了全校师生共同奉献爱心的合力
在爱心教育的积极开展下,在榜样力量的感召下,全校师生在以汶川地震、南方雪灾、捐助学校患白血病学生、青海玉树地震、北方洪涝灾害等重大事件面前主动奉献出自己的一份爱心与力量,各学院团委都成立了自己的志愿者协会开展服务社区等志愿活动,设立了爱心基金,用以帮助困难学生。2010年共开展志愿服务活动70余项,通过师生捐助困难学生金额达到10余万元。
5.综合素质全面,赢得社会良好评价 
我校学生和志愿者集体的各项活动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并多次受到表彰,为学校赢得了荣誉,提高了学校的知名度。我校“新青年”志愿者联合会先后被吉林省和长春市评为“十大杰出志愿服务集体”、中国“百支志愿服务优秀集体”;法学院“爱的接力”青年志愿者服务队先后两次被教育部、中宣部、团中央评为“全国青年志愿服务优秀团队”;除此之外,我校学生刘家晗在爱心奉献的志愿实践中,深入农村实地调研,发明了太阳能恒温沼气池,取得了专利,为农村经济发展解决实际问题,这一项目也荣获了2010年“挑战杯”全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金奖,刘家晗本人也在2011年被评为“吉林省高校毕业生十大创业先锋”。
6.开创我校青年思政教育的新局面,形成“五实”育人理念
吉林财经大学是一所财经类大学,毕业生从事的多为经济类行业,培养高尚的道德品质和良好的文化素养显得更为重要。学校通过以爱心教育为主线,培养“思想充实、为人诚实、做事踏实、作风朴实、基础扎实”的“五实”人才,在社会上形成了良好的学校声誉。招生工作开展顺利,毕业生的一次性就业率达90%以上,就业质量在吉林省高校中名列前茅。在就业信息反馈中,就业单位对我校毕业生的满意率达到了90%以上。
(二)总结的经验:
1.领导重视,爱心教育成效显著
我校领导班子贴近学生、关爱学生,细心了解学生情况。在今年暑期得知学生受灾后,校领导亲自带队去看望受灾学生家庭,践行着爱心实践活动,把爱心教育作为一项育人工程来抓。
2.稳定校园,爱心教育促进和谐
我校通过爱心教育这一主线,在教师的精心呵护下,爱的教育播撒校园。学生尊师重教、互帮互助、包容谦让,形成了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近些年来,我校未发生过一起恶性治安事件,校园环境和谐稳定。
3.树立典型,爱心教育常抓不懈
学校在进行爱心教育的同时,经常性地对大学生进行感恩教育、诚信教育、自强自立思想教育和爱国爱校思想教育,尤其是经济困难学生,鼓励他们努力学习专业知识,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挖掘优秀经济困难学生,宣传和表彰他们的事迹,让更多的人向他们学习,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报答母校和国家的培养。
4.齐心协力,爱心教育遍地花开
我校拥有一支素质高、作风硬、年轻有朝气的团学队伍,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得扎实有效。学校的爱心教育在各部门的共同配合下,形成了全校育人的和谐局面。爱心教育进食堂、进公寓,渗透到青年学生生活的每个角落。
在大学校园,唱响奉献爱心之歌,是凝练大学精神、提高大学生素质、培育合格人才的重要举措。只有甘于爱心奉献,才能胸怀祖国、服务人民;只有乐于爱心奉献,才能热忱服务、恪尽职守。爱心教育增加了青年学生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增加了青年学生为社会为祖国奉献的智慧和勇气。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一代又一代青年学生的健康成长,必将使我们的祖国充满蓬勃的生机和活力!愿爱心之花长开,人间真情永驻!

学院电话:0431-84539122地址:吉林省长春市净月大街3699号

 吉公网安备 22017202000216号 备案号:吉ICP备10200631号-2

学院微信公众平台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净月大街3699号
吉林财经大学共青团吉林财经大学委员会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