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财经大学法学院暑期社会实践“乡村振兴促成团”特辑——调研报告(四十七)
--共青团吉林财经大学委员会
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 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贯彻落实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引导和帮助广大青年学生上好与现实相结合的“大思政课”,在社会课堂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坚定信念听党话、跟党走,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根据共青团中央、共青团吉林省委的文件精神,结合疫情防控常态化要求,我校扎实开展 2022 年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调研概述】
为了响应“喜迎二十大,永远跟党走,奋进新征程”的号召,培养青年大学生“爱乡村、爱农民”的乡村振兴意识,我们不同专业大学生利用暑假时间,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模式,了解永柳河县柳河镇砬门子乡十三户村的乡村振兴情况,宣传乡村振兴相关知识,参观十三户村党建文化长廊、旅游产地以及用废旧小学改造的亮剑拓展训练基地等乡村振兴建设,并与当地老人共进午餐,在与老人的互动中感受十三户村在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及村两委的有效带领下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取得的成就,在实践过程中增强将高校智慧融入乡村振兴的决心。
关于十三户村乡村振兴调查研究
张家赫
摘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我们响应学校号召,积极参与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利用专业所学知识,在实践中得到更好的锻炼,培养实际操作能力与团队合作能力。将自己所学知识运用在实践中,在实践中巩固自己的知识,调节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关系,培养实际工作能力和分析能力,以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因此我们选择在暑假空闲时间,对自己家乡周边的乡村进行实地调研与分析。通过对十三户村的调查,十三户村相比较于十年前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变,无论是经济发展还是生态环境,它的面貌已经焕然一新。然而,由于这个村庄地理位置偏僻,交通不便,经济发展速度相比较于其他村庄还是慢了许多,没有达到绝大多数人的预期,而且,很多年轻人大学毕业都不愿意留在村里面,所以老龄化特别严重。希望政府和党委会进行相关的措施来弥补这一缺陷。本文中,我也会以粗糙的文笔提出一些建议。
关键词:经济发展,乡村振兴,产业结构,乡村建设
一、经济发展状况
(一)耕地管理制度
现如今我们国家对于耕地的保护力度越来越大,同时也建立了相应的管理制度,制度的越来越完善,这对于耕地的保护也将变得越来越好。同时国家对于零星的土地集中管理,从而形成集中化管理。同时推动农业的机械化、自动化以及现代化管理。全面发展农村的种植业。使得十三户村耕地管理十分严谨,机械化程度高,种植业发展迅速。
(二)乡村建设
对于乡村建设,我们国家也是非常重视的。国家将深入乡村建设,同时开展新一轮的乡村建设以及乡村环境治理。乡村建设以及乡村环境治理是势在必行的,危房的改造、厕所的改造以及农村活动场所的建设,这样大大地提高了本村农民的生活质量。
(三)产业结构
相对于城市而言,农村的产业是极为单一的。农民朋友只能靠种植,维持生活。对此国家对于农村产业方面出台了很多政策,以此让农村产业多元化。引进新型的技术以及新型的项目,大力推行。农村旅游业以及农作物推广这将是未来几年农村的新方向。
二、经济发展问题
(一)资金问题
一方面,乡村振兴需要庞大资金,而十三户村财政薄弱,难以长期支撑乡村振兴工作的开展。另一方面,出于物流等因素的考虑,好项目、大企业⼀般优先落户开发区、城乡结合部和交通枢纽地带,十三户村由于先天的地理劣势,在招商引资上明显缺乏竞争优势。
(二)创新问题
目前,由于创新不足,发展模式僵化,导致原有优势不显、发展后劲不足,最终拖慢乡村振兴进度。以旅游工作为例,具有“点多、面广、环境好”的特点,并且拥有农事节庆、休闲农业、户外运动等三大资源要素,优势突出。但是,由于创新不足,绿⽔青山等优势未能得到有效的利用,且随着周边乡镇对乡村旅游的日渐重视,旅游的优势日益减弱。在调研中我们发现,今年外来游客⼈数和去年相比,下降幅度在60%以上,其中流失的大部分游客前往其他乡镇街道参加模式更新的旅游景点。
(三)村民思想观念
一方面,受传统“小农思维”影响,大部分农民的思想观念还停留在“抱地养老”、“抱房养老”的程度,农村一些闲置土地、房产难以通过集中流转、整村入股等形式得到合理利用,最终导致花卉经济、民宿经济、观光经济在发展壮大的过程中遭遇土地瓶颈。另一方面,一些相对比较成熟的农家乐、乡村民宿经营业主因现代经营理念欠缺,产品服务比较单一,难以吸引中高收入人群用餐入住,所产生的经济价值、综合价值相对有限。
三、提出建议
(一)提高乡村治理水平,促进共治共享
一是加强基层组织作风建设。基层干部要解决好农村各种错综复杂的问题,需要不断增强乡村治理能力,转变工作作风。在面对环境治理、生态保护、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等问题时,切实把中央的精神落到实处,为百姓干实事干好事。二是加强基层民主和法治建设。加大对基层干部法治教育培训,提高他们民主决策,依法管理,依法办事的意识。三是加大乡村振兴工作的宣传力度。在向村民宣传国家各项政策时,进行合理引导,让群众在享受国家优惠政策的同时,摒弃“等靠要”思想,通过自身努力奋斗,实现生活富裕。
(二)加大资金扶持力度,发展农村经济
坚持增加民生投入,补齐农村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和信息流通等方面的短板,缩小城乡差距。在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基础上,美化村容村貌。在生产绿色安全农产品的同时,注重发展农耕文化、乡愁等精神产品,打造生态宜居的好环境。在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同时,加大对农业新业态的投入,推动农业多功能拓展,大力发展绿色农业、创意农业、休闲农业、健康农业、快乐农业等,使农业成为人们追求幸福的新产业新业态。
(三)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振兴技术人才
乡村振兴,关键在人。一是加强农业农村干部队伍建设,高度重视农业农村干部的培养、配备、使用。二是加强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和新型职业农民培养,引进农业科技人才,提高科学种养水平,增强农产品竞争力,提升农业生产比较效益,增加农民收入。三是鼓励返乡大中专毕业生、退役士兵、“三新”农民创新创业,使他们成为带动农村发展的生力军。同时,进一步细化扶持返乡创业的相关政策,为返乡创业者提供良好的创业环境。
【实践感悟】
这次的社会实践我的收获很大,在与村民交谈时,我常常被善谈、质朴的农民所感动,我也感受到了农民的朴素和勤劳,也感受到了村干部们尽心尽力的付出,总之,通过这次社会实践,我对中国的农村建设有了一个更全面的认识。这次社会实践活动的时间虽短,但它留给我们的启迪却是深刻而长远的。
【实践照片】
图 1:十三户村某一人家,拍摄于2022年7月28日
图 2 :十三户村旅游景点,拍摄于2022年7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