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青团吉林财经大学委员会
挑战杯优秀代表作品(一)
文章来源: 作者:校编辑部 发布时间:2012-04-06 23:17:52 点击数:

 

    “智能眼”——融合信息感知系统
 
智能眼”——融合信息感知系统充分发挥了红外、CCD和微光传 感器的互补性,研制出全天候、多波段工作的融合信息感知系统,为观察者提供更丰富的图像信息。作品采用“开窗”快速配准技术、基于色彩传递的区域图像融合算法和基于多窗口特征提取方法,实现更符合人眼视觉特性的像素级彩色图像实时融合。作品体积小、性能好,具备一定防震、防晒和防淋的能力。适合机场安检、大楼全景监控、海上搜救、车载夜视等,将来可根据市场需求形成系列产品。
其充分发挥了红外、CCD和微光传感器的互补性,研制出全天候、多波段工作的融合信息感知系统,为观察者提供更丰富的图像信息。作品研制了实时图像融合的信息感知系统,采用“开窗”快速配准技术,实现了融合成像的实时像素级配准;采用基于色彩传递的区域图像融合算法,实现了更符合人眼视觉特性的彩色图像融合;采用基于多窗口特征提取的方法提取图像特征,减小系统运算量,实现了图像的实时拼接;采用光纤技术,实现远距离传输。本作品体积小、性能好,具备一定防震、防晒和防淋的能力。适合机场安检、大楼全景监控、海上搜救、车载夜视等,将来可根据应用场合和客户需求衍生出系列产品,产品市场前景广阔,经济效益显著。
目前区域监控、海上预警、水上搜救、车载夜视系统中单传感器存在成像单一,不能全天候、多波段工作,从而留下监控死角,给公共安全事件的提前预防和事后分析带来困难。而通过多光谱图像融合技术,可以综合各传感器特性,研制出全天候、多波段工作的融合信息感知系统。本系统可应用于以上领域,并可与物联网对接,进行远程控制。基本设计思路:运用嵌入式技术、计算机控制技术、图像处理技术,实现基于红外和可见光融合的远距离信息感知系统。此项发明的创新点在于:系统采用高速信号处理、人机交互和智能控制等技术。采用“开窗”快速配准技术,建立求解窗口图像的仿射变换方程,给出反映双源图像的坐标映射关系,实现融合成像的像素级实时配准;采用基于色彩传递的区域图像融合算法,实现符合视觉特性的彩色图像融合。采用多窗口特征提取方法提取图像特征,降低算法复杂度,实现图像的实时拼接。关键技术有:(1)高速信号处理、人机交互和智能控制技术。(2)快速图像配准技术,建立反映源图像坐标映射关系的仿射变换方程。(3)基于色彩传递的区域彩色图像融合技术。(4)图像拼接中的图像特征实时性提取技术。主要技术指标为PAL和SECAM制式视频源,帧频为25帧/秒;NTSC制式视频源,帧频为30帧/秒 ;探测距离:0至3km(2.3×2.3平方米车辆目标);配准精度:≤ 1像素;工作温度:-20至50;储存温度:-20至70 ;功耗:< 25W; 光轴夹角:< 0.5mRad;视场重合度:> 95%
本系统有着以下的科学性、先进性:(1)实时图像融合的信息感知系统,实现了全方位、全天候实时图像融合。与国内外已经配备的一些系统相比具有很大优势。例如,相比美国FLIR公司的VoyagerII多传感器热成像系统,本系统具有图像融合、开窗配准的功能,且性价比高。(2)在我国现有的光电成像系统中,大多采用CCD、微光电视或热像仪等成像系统,光学参数不尽相同。本研究小组提出的基于“开窗”的图像配准方法和所设计的图像融合电路,能很好地解决视场不同的成像设备之间的融合问题。(3)采用了基于色彩传递的区域图像融合算法,满足人眼的视觉特性,算法集成在DSP芯片内部,达到了体积小、功耗低的目的。(4)实现了视频图像的全景无缝拼接和全景视频实时显示,扩大了感知系统的观察视野,从而代替了价格昂贵的鱼眼摄像机,降低系统成本。参考文献资料: [1]韩崇昭, 朱洪艳, 段战胜等. 多源信息融合. 第1版. 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6.4

学院电话:0431-84539122地址:吉林省长春市净月大街3699号

 吉公网安备 22017202000216号 备案号:吉ICP备10200631号-2

学院微信公众平台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净月大街3699号
吉林财经大学共青团吉林财经大学委员会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8